锯山垭大肉会时间非常久远,可追索到唐代,相传起源于民间祭祀,每年的二月初三的文昌会和正月初十的牛王会。当地村民都要献上整猪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祀后,每户家庭都能分得一至二公斤的大块熟肉,众人席地而坐分而食之。 后来到了明朝才演化为民间习俗“大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大肉会已经演变为集祭祀,农产品交易,旅游为一体的民间盛会,每届举办三天。 会期还有牛儿灯,川戏锣鼓,木偶,打莲心等民俗表演。 二○一三年锯山垭大肉会被广元市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月二也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村民在文昌庙前烧香许愿,祈求家庭平安,庄稼有好的收成。 虽然是地方性民俗,还是吸引了来自陕西甘肃的游客,大家不一定是冲着吃大肉来的,而是感受这份民俗的味道。又肥又腻的大肉,没有哪个能吃多少,到是周边地区的村民热情高涨,一百多桌还不够坐,有的还没有感受到大肉的香味,只有等到第二天开席了。 二○一九年三月九日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镇锯山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