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淅川印象四:范蠡与淅川酸菜的故事
贾元武 整理
在河南省西南部的淅川县,有一个很有名的菜,叫淅川酸菜。并且淅川人爱吃酸菜的历史还很悠久,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
说起这淅川酸菜,还与越国大夫范蠡有关呢,还是范蠡发明的呢。这大家不知道吧。哈哈。
范蠡出生在淅川丹江岸边的三户,就是现在的寺湾镇。范蠡父母早丧,他跟着哥嫂生活,日子过得很是清苦。一点薄地种上粮食填肚子,一年四季的蔬菜全靠河边地边的野菜了。这野菜口感不好,不能直接吃,需要在锅里开水绰一下才能吃,有的野菜还得绰完后放在坛子里罐子里腌腌放个一天半天一两天去去苦味再吃。
有一回,范蠡他嫂子的娘家妈病了,他哥哥嫂嫂要去看望老人。范蠡嫂子知道范蠡不会做饭做菜,临走时专门煮了一锅野菜留着让范蠡吃。由于他嫂子急着走,把菜捞到盆子里交代范蠡加点水,然后慌慌张张收拾东西回娘家。谁知这范蠡只顾看书,忘记加水了,直到锅烧开了下面下菜时才想起来,这锅里的面汤又整的多,倒了可惜,范蠡便随手舀了几勺子面汤倒在了菜盆里,也算加水了。看看这范蠡多懒多会省事。哈哈。
谁知他嫂子的娘家妈病情严重,他哥嫂一时半会回不来,一连耽误五六天才回来。不会做饭的范蠡就就这这一盆菜吃啊吃啊。吃到第三天,发现这菜有点酸,用手捏捏,还没腐烂,倒了糟蹋,还能吃,就称了一碗,为了掩盖酸味,还捣了些蒜姜辣椒水,倒在了菜碗里。谁知一吃,嗨,味道正里很,酸辣可口,透着香味,且吃后并无后遗症,肠胃舒服,未见异常。于是,范蠡就接着吃这些酸不拉叽的剩菜,直到他哥哥嫂嫂回来还没吃完。
过去范蠡不会做饭,这次没办法憋着学会了做饭。哥哥嫂嫂回来很累,范蠡就主动做饭,并把那腌酸的菜放了进去,并放进了蒜姜辣椒水,给他哥哥嫂嫂分别端了过去。他哥哥没注意,吃的挺香。他嫂嫂仔细些,一看菜都变色了,味道还发酸,就搁下碗跑到厨房里看,一看到盆里那菜颜色不对味道不对,就埋怨范蠡“菜都坏了,你咋还往锅里放着吃?”。范蠡说“没事啊,我都吃好几天了,一点没事。”嫂子不相信说“真的”。范蠡说“真的,不但没事,肚子还很舒服,不信,嫂子尝尝。”嫂子就夹了一点尝尝,说“诶,味道还真不错,挺好吃,但嫂子要看看明天肚子咋样。”
第二天,范蠡哥哥嫂子肚子一点没事。哥哥嫂子才放心和范蠡一道把剩余的酸菜一起吃完了。
酸菜吃完了,嫂子觉得怪好吃,就又煮了一锅,放在盆子里,结果不到两天就坏了,就问范蠡,“奇怪了,你那菜咋做的?咋嫂子做这几天可坏了?”范蠡想了想说“我啥也没加啊,就在菜里放几勺煮面条的热面汤。”
范蠡嫂子觉得奇怪,就又煮了一锅野菜,放在盆子里,倒上两碗热面汤,放那了。第二天,一看,咦,没坏,第三天,又一看,咦,还没坏,嫂子高兴坏了。就在做饭时放入这些酸菜,范蠡和哥哥一吃,嘿,味道真的很正,酸香酸香的。范蠡嫂子高兴坏了。就想着,再搁几天看看咋样,一连搁了半个多月都不会坏。就这样,范蠡嫂子做着酸菜吃着,吃完了再做,后来,嫂子又发现,经过夏天,这些酸菜还不会坏,并且吃吃酸菜,身体更加结实健康了。(实际,是这酸菜开胃消食)。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酸菜就在淅川这里兴盛开了,成了淅川人祖祖辈辈的一道名菜。直到现在。
现在,交通便利了,淅川酸菜经过真空包装,乘车渡船,走向了全国各地。淅川酸菜,成了不但淅川人喜欢吃的家乡菜,也成了外地人喜欢吃的一道名菜。淅川酸菜,煮着吃,好吃,兑点肉,特别是腊肉,炒着吃,更好吃。
不过,笔者发现,淅川酸菜,在淅川不会坏,一旦带出淅川,很容易坏。估计与淅川的纯净的水质有关。淅川,不愧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啊,京津人啊,南水北调沿线人啊,大家有口福啊,幸福啊。闲了,来俺们淅川,来尝尝俺们的酸菜吧。
(贾元武 2020年11月25日晚整理于《淅川民俗文化》一书,写于丹阳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