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3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弘扬传承移民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3-5-24 17: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3-5-24 17:21 编辑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弘扬传承移民精神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纯净清澈的丹江水从百米高的渠首大坝下喷涌而出,穿过两岸苍翠的平原奔腾而过。江水汹涌,隆隆作响,笔直北上,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静静簇拥着这座巍峨建筑……位于九重镇陶岔村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以宏伟的姿态矗立在天地之间。南水北调缘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灿烂文化沉没水库之下,支撑起丹江的厚重。这是一条河,孕育了万千生命、贯穿起千年历史。
    在丹江口水库,“天下第一渠首”——陶岔渠首便坐落于此。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陶岔渠首是向北送水的“总阀门”和“水龙头”,上游通过引水渠与丹江口水库相连,下游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连接。
吃水不忘掘井人,在距陶岔渠首枢纽仅10公里的邹庄村,生活着为调水工程献出家园的一群人。如今的邹庄村,一幢幢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平整宽阔的水泥路、美观大方的光伏路灯、灰白相间的仿古墙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副现代化新农村的图景由此而生。
    2011年,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村民们从九重镇油坊岗村搬迁至此,为村子改名“邹庄村”。十余年间,邹庄村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通过党建引领,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全村致富,以产业发展提升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而邹庄村是一个成立仅11年的“年轻”村庄。2011年,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县九重镇的748名村民,从油坊岗村举家迁徙30多里到邹庄,成立新的建制村。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向这里的移民表达敬意,他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目前,邹庄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已开展猕猴桃、莲藕、葡萄等果蔬种植,通过入股企业、建设扶贫车间等,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邹庄还先后发展了烟叶种植,面积达300余亩,户均每年增收2000元。
  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让昔日移民村蜕变为今朝生态园。村里的各种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邹庄村的党员干部群众表示,总书记的报告振奋人心,下一步将继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力争把邹庄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大爱报国、忠诚担当”,历史在传承,精神永不变。库区移民在数十年间走上致富路,掌握财富“密码”,散发熠熠光辉,有荣光、更有责任,有耀眼,更有牺牲。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金钱 +30 收起 理由
百花盛开 + 30 + 30 漂亮作品!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23-5-24 19:54 | 只看该作者
漂亮作品,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百花盛开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