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瓷典范!千年邓瓷荣光——南阳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邓窑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创烧于唐,盛烧于宋,1975年8月被发现。邓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2006年4月18日邓窑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邓窑是以青瓷窑口而驰名的,邓瓷以盘、碗为大宗,器表的印花最有特色,刻花较少,施釉较厚,垂釉处犹如透明玻璃珠。纹饰题材多以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花纹展现,线条流利生动,图案美观大方,亦有水生物题材出现。 邓瓷青釉多为青绿色,釉质晶莹润泽、光亮如碧玉。邓瓷青釉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釉中大多出现有黑色斑点,这是其他窑青瓷所未见的,从而成为区分邓瓷青釉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邓窑瓷土含铁量高,配方中杂质较大,故而烧成后,瓷器露胎处和薄釉处多褐红色或褐黄色,有少部分器物是白胎或香灰色胎。邓窑青釉碗的圈足与临汝窑等河南系青瓷碗的宽矮不同,多数高而窄,圈足内又多呈紫褐色或月牙白,这些风格均反映了邓窑青瓷的本土特色。 邓瓷非遗传承人赵长根教授长期致力于邓瓷仿制技术研究,收集了大量古代邓瓷残片,挖掘邓瓷的传统工艺技术,选用南阳当地的全天然原料,采用电窑、炭窑、液化气窑等烧成工艺,成功仿制出宋代邓瓷品种,其研发邓瓷产品的形、色比例得当,收放自如,造型优美,品相优良,形象逼真,自然飘逸、豪放透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比较显著,该项项目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宋代邓瓷制作技术,继承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填补了我国陶瓷生产领域的一项空白。 “如今不仅是国内学者专家注意到了邓瓷技艺之高,甚至部分海外学生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千年前古瓷国器的风骨神韵。”赵长根教授补充说:“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邓窑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18日‘邓窑’遗址在国际古迹遗址日荣获‘河南主要工业遗产’。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谈起恢复邓瓷昔日荣光的信心和决心,赵长根笃定地说:“我希望把我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份产业中,传承和推广南阳文化、南都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