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南工业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走进建业南阳非遗空间参观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3: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4-11-5 13:36 编辑

河南工业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走进建业南阳非遗空间参观学习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2024年11月5日,河南工业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在团委书记陈正起的指导下,组织志愿者,走进建业南阳非遗空间开展参观学习研学活动。
    参观学习南阳汉画、南阳岩石文文化、甲骨文文化、非遗研学基地、非遗工坊、非遗生产企业和艺术工作室等。
    多年以来,为全市广大青年提供了众多可以深入参与非遗体验活动、学习非遗技艺、了解非遗知识的场所,是搭建青年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被称为“家门口的非遗体验空间”。
   活动将通过制作古法工艺、非遗传拓、非遗活字印刷、非遗版画印刷、非遗蹴鞠活动、非遗仿汉投壶活动、等非遗项目,让青年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传承文化,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激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同时,教育部、中宣部也把每年9月定为“传承月”,希望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知识。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子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资源,将它与研学旅行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层次,使活动形式多元化,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帮助非遗开拓了其传习人群体规模,让“人”和“物”有了生命力,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的有效实施,其鲜活的教育意义不容小觑。
一、唤醒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非遗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丰富性、生动性与多样性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又在推动着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就非遗文化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意义而言,它至少具有三大价值:
一是有助于增进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青少年具有文化认同的可能,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接触更真实的非遗生态环境、更丰富的实物资料和更专业的活动场地,从而对非遗有更深刻、直观、全面、系统的认识。这对于促进非遗的传播和传承工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都有极大的作用。
二.是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非遗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虽是历史的表达,但却不是对过往的迷恋,而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活化。
三.是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代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如是表示。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全方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心、手、足,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体验、感受这些文化财富,让他们更充分地浸润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四、绽放文化魅力让青少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人
非遗文化的民族、地域特色往往使世界“眼前一亮”,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个非遗项目就是一片历史资源与时光隧道。研学旅行可以通过特有的活动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科学前卫的现代意识,东方文明的独特神韵和西方人文的哲理思辨和谐地融为一体,让青少年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更富创造性地迎接世界的挑战,走向健康、和谐的未来。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养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的能力,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以非遗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DNA,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因此,保护传承非遗刻不容缓,而用鲜活的教育途径打造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IMG_20241105_113310_副本.jpg (162.54 KB, 下载次数: 0)

IMG_20241105_113310_副本.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