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子 于 2011-5-20 07:43 编辑
鸟巢,作为新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经历2008年奥运盛会的洗礼,初冬里是否依然的绚丽迷人?是否依然如举办盛世经典比赛时一样的瞩目?我怀着诸多的疑问,随着川流不息的人流,漫步来到鸟巢、水立方等主要场馆区,欲窥探其真实的面目。 虽然已是冬季,但这里倒有点像深秋的样子,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错落有致的银杏树成林尽染,金黄的扇形叶子随风飘摇,将国家体育场装扮点缀的黄澄澄金灿灿,树木花草,依然是绿意葱茏。 走近鸟巢,眼前是一副人流如注的热闹景象,像北京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样,游人如形随影,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因人而让鸟巢富有了生机和活力,让鸟巢喧哗和热闹。可是伫立于鸟巢前,看鸟巢的什么?看鸟巢外表宏伟气势的骨架?还是看它的厚重?走进“巢”内,是观鸟巢内部细密如织的精致,还是看它的宽大?从内到外细品鸟巢,感觉鸟巢像一位粗犷的男人,有着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钢筋铁骨的鸟巢,显得大气而又气派,与此相媲美的水立方,倒显得羞羞答答的仿佛是一位清秀娇柔的女人,向世人尽情展示着其靓丽的姿容。鸟巢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宾,其建筑风格具有开创性的伟大意义,为北京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行走在宽旷的奥运会广场上,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现代化的国家体育林立的竞技场馆内,竟然有弯曲的小河,有芦苇丛生的滩涂湿地,正是由于小河、芦苇的存在,使一切又显得野趣盎然。我曾经用一张芦苇丛做前景,低视角拍摄的鸟巢用做摄影的参赛作品,却被一位摄影好友婉言否定了,他否定的理由是鸟巢是很美丽的建筑,芦苇会降低鸟巢的美感。人与人对事物的看法和审美情趣,有时是不一致的,摄影也如此,允许有不同的声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因此,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将之做为摄影研讨会的作品交了上去。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摄影与照相是有区别的,照相多数时候选好景点,或是摆好姿势,喊声“茄子”,按下快门便完成了留影和留念的纪录工作,而摄影则是一种比赛,有时是自已跟自己比赛,有时候是跟别人比赛,更多的时候,观众就是评委。当你端起相机,选准目标和角度按下快门时,你已经参与到了比赛之中,谁有头脑,谁有思维,谁有创意,谁的技艺与众不同,谁就能在摄影的攀爬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我试图用第三只眼,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拍摄我梦想中的雄伟壮观的鸟巢,定格和凝固的瞬间,或许是我所想表现出来的一种意境。(写于2008年冬)
图一;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的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鸟巢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