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摄影中,姿势和面向角度同是人物造型的重点。姿势是指被摄对象的身躯、手足所表现的某种形态。面向角度是指被摄对象面孔的朝向,简称面向。两者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没有固定格式,但一般以美观自然为原则,适当进行选择和组织。 一、姿势 人物有胖瘦、宽窄、高矮等不同体形,选择或组织一定的姿势。 1、正身 身躯正对拍摄镜头,易于表现体形的宽度,显示直线条,有庄重或呆板的感觉。 2、侧身 身躯与拍摄镜头形成一定的侧角度,易于表现体形线条,对女性尤其能显示曲线美。对较胖的体形,拍摄半身侧身人像时,可将背部靠近画面边缘,就能得到隐掩体胖的效果。 3、挺胸 身躯挺直,易于显示被摄对像精神振奋的气质。 4、弓背 侧身而坐,胸不挺直,具有悠闲自在的特点。适宜表现休息、交谈、阅读、写字等情节,可用于各种年龄的半身人物造型。 5、倾斜 不论身躯向任何角度倾斜,都能给人以活泼而具有动感的视觉效果。此外,对拍进手的照片,还要用手势加以配合。 二、面向角度 人物摄影的面向角度有多种:正面朝向称为十分面,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两对称;九分面,脸部朝向与拍摄镜头构成18度侧角;八分面为36度侧角;七分面为54度侧角;六分面为72度侧角;五分面为90度侧角,这时,被摄对象在画面上只表现一只眼睛,也就是全侧面。面向角度的确定,也没有固定格式,但要掌握以下两点原则: 1、根据脸形轮廓选择角度 人物的脸形有长、圆、方等多种。摄影时,要结合脸形,选择角度。蛋形脸,正、侧角度都宜拍摄。圆形脸,对儿童来说,任何面向角度都无问题;而对成人来说,则宜采用七、八分面侧向,以便给以适当隐掩。方形脸,对男性来说,正角度拍摄,能显示阳刚气质;对女性来说,可选择一定的侧角度,以便对腮骨起隐掩作用。长形脸,宜选择七分面侧向,以便隐掩长度。 2、根据脸部部位特征选择角度 脸部部位,主要指额、鼻、面颊、腮骨等。对额部平坦、鼻梁挺直、面颊坦而微呈弧形、腮骨隐而不凸的人物,面向角度的选择性较大,任何朝向都可拍摄;而对额部冲凸、鼻梁凹塌、颧骨和腮骨高凸的人物,一般以选择正角度为宜,如果采用侧角度,就容易暴露上述不美部位的缺点。 一张好照片就像一幅画,构图合理,重点突出,能将观者视线一下 导到画面主题,而不是被繁杂背景分散注意力。 (1)“三分线”原则即“井”字原则。将画面用四条直线分成九等份,即画“井”字,被摄体在交叉点处会显得美观和谐,记住,避免将被摄体摆在正中央。 (2)地平线宜在画面2/3处,避免地平线直穿画面中间。 (3)摄影是减法原则,背景应简洁明快,起到烘托被摄主体的作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能喧宾夺主。 (4) 直拍,即竖拿相机更容易有好的构图,表现力更强。(视情况而定,非决对) (5) 人像照分四种:大头照、半身照、大半身照和全身照。大头照为面部至肩,半身照面部到腰部以下,大半身照为面部至膝盖以下,全身照即全身。 (6)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应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否则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7) 人物摄影切忌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要合适,不要产生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 (8) 人像照避免在关节处截断,如膝盖、骨盆、脚踝等,应在肩部以下及膝盖以下。 (9)拍人物时,为突出主题,应用大光圈,小景深,将背景虚化,若是傻瓜相机则应选“人像模式”。 (10)人像摄影,可让人物摆些pose,身体多一些弯折,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感,不会显得呆板。 (11)人物摄影,大头像和大半身像可采用对角线布局,对角线给照片主要的贡献是带来动态的因素,比如大头照,正儿八经的很难把大头照拍好,如果稍微倾斜相机效果就很容易出来了。只要活用对角线构图,您会发现服装,背景甚至身材都是次要的了。 (12) 正面直角度大半身人像是指拍到人物膝盖附近但是不用对角线构图的片子。如果用彩色,一定要做到背景简单。解决的办法除了尽量用背景虚化效果外,就是用简单的背景。如简单颜色的墙壁。如果您拍好朋友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她们一定希望到色彩鲜艳的花园,公园里拍,呵呵,出来的片子一定是背景喧宾夺主。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尽量少用背景,也就是大胆剪切!为什么人像一定要在头上面留空呢?别忘了半身人像下面是没有办法留空的,最好是上面也不要留空,切去小部分头发。 (13) 人物摄影要力求自然,眼睛不要盯镜头,可望向画面的远方。 (14)人物与风光合影,人物不要太小,宜占画面70%左右,但也不能顶天立地,这样不利于后期的剪裁制作。 (15)人物与风光合影,可将人物放在一些有趣的背景前。如人物可以倚在精致的铁栅栏上,或靠在树木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