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之韵 于 2012-11-30 13:44 编辑
11月28日,在平陆拍天鹅的空隙,我们在饭店老板带领下,来到平陆中条山上一个叫古城村的地方,参观了地窨院,老百姓叫地坑院。这是黄土高原上很独特的一种住宅方式,“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这一民谣,描写的是山西省平陆县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民居——地窨院。也是我们的老祖先想出的一种御寒度夏的好办法, 地坑院也就是一块平地下挖出的院子和窑洞。其构造是:从地面下挖一个方形的10米左右高,数十平米的平底大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成数个窑洞,并在一侧挖出一条人畜上下出入的斜坡通道。地坑大院四周的墙壁上,有钱的人家会用砖砌成崖面,用瓦挂起窑檐,修建有窑腿,再用石灰把窑洞内刷成雪白的墙壁。没钱人家就只好用泥把里外抹平了。大多窑洞内,都有土坑和炉灶,是住人的。也有的窑洞是用来饲养牲畜或放杂物的。地坑院内一般都挖一口深达数米左右的渗水井,便于下雨时,雨水自然流入井中,避免造成院内积水。而且,井中储存的水还可以调节院里的气候,用来浇灌院内种植的果树,花卉,菜地等。由于院内小气候所致,院内植物发芽早,落叶迟,生长茂盛,郁郁葱葱。院中的空气颇为清爽。窑洞内向来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地坑院中的窑洞更是如此,四季温差小,温度一向保持在10℃~20℃之间。夏天赤日炎炎,窑洞内却凉爽 清心;严冬冰天雪地,地坑院的窑洞却温暖如春。
现在的一些老乡,有办法的,都在平地上盖起来房子,已不住地坑大院的窑洞了。还有少数困难的,只要窑洞能住,就还住在地坑大院里。不过,这种黄土高原上独特的住宅方式,迟早会慢慢消失的。我们来到的这个地坑院住着母女倆,老太太已经70多岁了,儿子在县城有房子让老太太过去,老太太不愿意走,她在这个地坑院已经住了40多年了,舍不得离开,就和女儿倆个人一直住在这地坑院里。老人家看到我们来到,高兴的拉着我们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赶紧从锅里端出热腾腾的蒸红薯,南瓜让我们吃,我们一边和老人唠嗑,一边不停的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独特的住宅方式,走的时候,老人和她的女儿恋恋不舍的一直把送我们到村口。
平陆人现在基本不再新建地窨院,,地窨院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若再不加以关注和保护,也许再过五年、十年,就只能在影像中才能看到了。这次我们来拍地窨院,也算是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一点值得记忆的东西吧!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60D iso: 400 快门: 1/160s 光圈: f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