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732|回复: 6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茶一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7-28 2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云南认识了普洱茶。
回来后开始尝试此道,至今整整一月,特作文以记之。
平生一直无烟酒茶之奢好,今以突发奇想而专信普洱,三因也:
一是随着年岁增高,为戒急躁冒然之性情,品茶以促斯文、静心、安神;
二是肠胃消化一直不佳,每次去西部高原均腹胀不适,饮普洱茶后症状立消;
三是六七年前于勐海山顶基诺族家几十元购回老树七子饼一坨,无意间放置今日,此次云南之行偶见竟升值几千!不忍浪费,唯自饮之。

为戒牛饮之不雅,特于网上查资料,力争购买正宗矿坑、正宗沙土、正宗厂家、正宗技师出品之功夫茶具。
严格按照茶艺大师有关紫砂茶具之经典茶经:
热身去杂。将紫砂茶具用沸水煮2小时;
降火祛热。将豆腐放进茶壶内加水煮1小时以分解残余物质;
滋润增养。将甘蔗一段(或白糖)与茶具加水煮沸1小时;
固本重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茶叶放人茶壶内煮1小时,最好是龙井茶叶。
 
呵呵,整整整了一天,看看整套宝贝

评分

参与人数 11金钱 +179 收起 理由
又一滴水 + 30 相当给力!
半桶水 + 10 相当给力!
飓风四号 + 16 相当给力!
珍妮 + 10 相当给力!
水云涧 + 25 相当给力!
渔水翁 + 20 相当给力!
王府山人 + 12 不给力,也不邀请大家品尝下
老白河 + 20 精彩文章!
老兵新手 + 10 相当给力!
一介草民 + 10 相当给力!
新野山人 + 16 图文并茂,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68
发表于 2013-8-13 15:12 | 只看该作者
从茶具的选择到普洱茶的冲泡,一一详尽的道来,令人大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3-8-13 15:10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8-8 21:45
「品鉴普洱茶」------余秋雨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 障碍来自对比。最强大 ...

图文并茂!{: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3-8-13 15:07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7-28 23:26
这块茶,六七年前在云南弄滴,国际金奖,现在看涨价吃惊了,一个月喝个缺口

哇一个月就喝了个缺口,好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21:45 | 只看该作者
「品鉴普洱茶」------余秋雨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 障碍来自对比。最强大的对比者,是绿茶。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我的家乡出产上品的龙井,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我们深知绿茶的魔力。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就觉得绿茶虽好,却显得过于轻盈,刚咂出味来便淡然远去,很快连影儿也找不到了。乌龙茶就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我们更喜欢后者。与它们生长得不远的红茶“金骏眉”,也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正这么品评着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压成了一个饼型,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扣下来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人们对食物,已经习惯于挑选新鲜,因此对陈旧的味道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更何况,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带着近似“霉锅盖”的气息,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难道,他们都在盲目地热爱“霉锅盖”?而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普洱茶的动机。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开始怀疑自己,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如果他们还具备着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了,再也放不下。 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经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我在上文曾以“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对普洱茶而言,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 这可了不得。想当年,清代帝王们跨下马背过起宫廷生活,最大的负担便是越来越肥硕的身体。因此,当他们不经意地一喝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时期普洱茶已经有不少数量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据说他为此还写了诗:“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他的诗向来写得不好,我当然不会去考证,但如果真用“金茎露”来指称普洱茶,还算说得过去。  《红楼梦》里倒是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宫廷回忆录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由京城想到茶马古道,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区。那里本该发生较多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终于从马帮驮送的茶饼、茶砖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食之,以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当今中国,食物充裕,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样的问题。因此,普洱茶风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要写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比拟,而且是借着嗅觉来比拟味觉。  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普洱茶都对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一些比较稳定的味觉公认,如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味道,与普洱茶也不对路。总之,与这一些类型化、准类型化的味觉定型相比,普洱茶显得暧昧、含糊、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  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我曾做过一个文学性的实验,看看能用什么样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强道出。  于是有了: 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 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 这一种,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着草野霸气; 那一种,不是气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语言,虽然不知意思却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 这一种,是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厅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 ……  这些比喻和联想是那样的“无厘头”,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号,便能立即被检索出来,完成对接。  普洱茶的“心理仓贮”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领域的低劣产品了。这对人生实在有一点麻烦,例如我这么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饮料,却已经不能随意接受普洱茶。因为“心理仓贮”产生了敏锐的警觉,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  这种拒绝,说大一点,是在人品结构边缘衍伸了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在人格形态外沿拖拽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这对茶事来说,虽然无关精神道德,却是有涉生活素质。  第三,是深度。 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普洱茶的“心理仓贮”,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类上,普洱茶有“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等代际区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等制作贮存区分,有大叶种、古树茶、台地茶等等原料区分,又有易武山、景迈山、南糯山等等产地区分。其中,即使仅仅取出“号级茶”来,里边又隐藏着一大批茶号和品牌。哪怕是同一个茶号里的同一种品牌,也还包含着很多重大差别,谁也无法一言道尽。    在我的交往中,最早筚路蓝缕地试着用文字写出这些区别的,是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最早拿出真实茶品在一次次深夜冲泡中让我们从感性上懂得什么是顶级普洱老茶的,是菲律宾的何作如先生;最早以自己几十年的普洱茶贸易经验传授各种分辨诀窍的,是香港的白水清先生。我与他们,一起不知道喝过了多少茶。年年月月茶桌边的轻声品评,让大家一次次感叹杯壶间的天地实在是无比深远。  其实,连冲泡也大有文章。有一次在上海张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戏称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苏荣新先生和其他几位杰出茶艺师一起泡着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个房间,我一喝便知是谁泡的。茶量、水量、速度、热度、节奏组成了一种韵律,上口便知其人。  这么复杂的差别与一个个朋友的生命形态连在一起了,那个天地就有了一种让人舍不得离开的人文深度。  以上这三个方面,大体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但是,要真正说清楚普洱茶,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范畴。普洱茶的“核心机密”,应该在人们的感觉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3-8-1 10:19 | 只看该作者
{: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7-30 21:13 | 只看该作者
漂亮,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3-7-30 19:03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7-30 15:56
紫砂茶具上刻铭文更具雅致

只是这次淘得的只图正宗老坑真沙

顶哥晚上好!特别欣赏您的文采,不论什么事物,总是一套一套的,见多识广,此乃大师风范!向您学习,多多指教!让一缕清风掠去夏日的烦躁,祝您一切都好!{: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7-30 15:56 | 只看该作者
新野山人 发表于 2013-7-29 19:36
老兄晚上好!有如此闲情逸趣,十分难得!我也很喜欢喝茶,也不过是牛饮罢了,咱也品不出来个啥名堂。手头 ...

紫砂茶具上刻铭文更具雅致

只是这次淘得的只图正宗老坑真沙
担心不是当场查验或画蛇添足
更为洗刷方便
因而多是所谓“光壶”

即是所谓收藏升值了
也难得出售
图个自用心安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3-7-30 11:32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7-28 23:21
普洱茶杯多用玻璃或骨瓷以显得茶水汤亮,定制本家正宗滴

图文并茂,老师你真有才啊!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3-7-30 10:5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没分了,顶贴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3-7-30 10:5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3-7-30 10:18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7-29 18:08
一模一样的
只几十块

说的太对了,和吸烟喝酒相比。就是买大师的正宗作品,也是便宜的!!{: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7-30 08:44 | 只看该作者
凌顶览山 发表于 2013-7-29 18:27
呵呵,同感哈

就是为了磨性情呢

哈哈,反正只要不是黄曲霉素就行。喝茶养生沉淀性情,此兴趣雅而好{: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3-7-29 23:0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好雅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7-29 21: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