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中国旅游新闻网讯 2月4日,立春,“破五”。古观象台下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鞭打春牛”仪式正在这里举行。至此,“金牛送福、骏马贺春” 2014建国门街道立春文化节拉开序幕。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打春仪式通过社区居民自编自演民俗短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去年建国门·立春文化节被北京市文化局命名为传统节日“北京特色活动”后,主办方进一步挖掘立春文化内涵,为更好传承民俗和节气等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积极探索。 ![]()
仪式现场,作为演员的社区居民身着不同朝代的古装,各个精神抖擞,卖力地通过自己饰演的角色,将对打春民俗文化的理解演绎的淋漓尽致。短剧结束后,民俗专家王作楫主持了打春仪式,地区优秀党员代表潘景海,社区居民代表汤秀丽,“春姑娘”代表姚玉、胡静宜,先后执鞭打牛,小牛童掏出藏在牛肚子里的春粮发给观众,给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 北京站东北侧,距离古观象台不远的恒基商城内,作为立春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庙会也同时拉开了帷幕。 在商城一层中庭,皮影戏演出、社区群众文化表演、风车制作展示、民俗游艺……轮番交叉进行,吸引了过往人们驻足观看和参与。地下二层,几个展台前进行着咬春体验,人们品尝立春美食的同时,民俗专家向周围的人们讲述着咬春的寓意。非遗体验区展示的绒花、面人、毛猴、京剧脸谱绘制、“金光洞兔儿爷”、火烩葫芦、剪纸、金马派风筝、绒布唐让大家直呼过瘾。头戴春帽、身穿大红马夹的牛童、春姑娘们活跃在各个区域,给现场增添了无限活力。 据举办方介绍,风车文化体验活动贯穿始终,专门设置了“风车文化展示区”,对风车的传承发展、文化内涵、制作工艺、流派分类做了详细的讲解。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国华现场教居民制作手工风车,制作完成后在风车展示区集中展示,并在留言区写下对春天的寄语,把风车的欢乐之声传到千家万户,居民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了解了风车文化。闹春游艺区设置了9个民俗互动游戏,参与者凭借完成数量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大家纷纷跃跃欲试,一展身手。 ![]()
据了解,立春文化节在建国门地区连续举办八年,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民俗活动,去年建国门街道还成立了立春文化研究基地。民俗专家介绍,建国门地区位于古代京城东南方位,五行属木,卦象为风,主生发,与春天的气象紧密结合。同时,辖区内古观象台是古代确定历法节气的官方权威,该地区还是古代打春春牛巡游的必经地。因此,在建国门地区举办立春活动契合天时地利。 主办方介绍,今年的立春文化节主要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自编自演短剧艺术化呈现民俗传承。社区居民在专家指导下,自己编排了民俗短剧,通过老者和孩童的情景对话,将立春节气民俗的由来、传承和发展娓娓道来,生动展现了一幅鞭春演变图,让现场游客和观众在艺术享受中领略立春文化。 二是自冬至到立春紧贴节气内涵。按照“冬至起,日盈夜亏,阳气始萌,阴气渐消”冬至始孕春意的民俗解读,将文化节时间确定为自冬至到立春。期间,举办了“冬至民俗萃”、“民俗故事展演送福”、“寻春送福”、立春诗会和春歌赛、牛童春姑娘选募等一系列活动。规模、时间、内容和参与人数均创历史之最。 三是积极探索民俗和非遗的传承发展。街道和社区搭建平台,吸引辖区单位、企业、学校广泛参与,在商场内举办民俗庙会,将咬春体验、闹春游艺、非遗宣传展示等有机融为一体,引导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扩大民俗和非遗项目在群众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四是增强群众参与和互动。在活动的各个环节降低参与门槛,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活动自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各类群体在活动过程中增加文化享受,提高文化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