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极致画面 摄影构图加减法3.利用景深和拍摄手法合理虚化背景
虚化背景是摄影构图中最常用到的比较简便的方法之一。要想运用镜头浅景深的手法,达到虚化背景,有下面四种方法:
- 使用大光圈拍摄;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的效果就越明显,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相机为“光圈优先”模式来控制光圈大小。
- 使用长焦端拍摄;变焦倍率越大,虚化效果也就越明显。有的镜头的光圈不是恒定光圈,在变焦倍数变大的同时光圈却在缩小,所以虚化效果欠佳。
- 机位靠近被摄主体;被摄主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越短,背景虚化越明显。那么到底要多少距离才能拍好浅景深效果呢?严格地说这个距离没有可供借用的量化的数据参数。因为根据构图情况,欲表现出来的景色范围和效果,变焦的长短,甚至是当时环境的明亮程度都有可能改变距离这一参数。只能是靠自己的熟练度和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了。总而言之,构好图,想象好表现效果之后,能使主体明确呈现的最近的极限距离上拍摄就可以达到虚化的目的了。
- 被摄主体远离背景;被摄主体与背景距离越远时,虚化效果就越明显。一般虚化背景以暗调较多,尽量选择画面和明暗相对单一的背景。
在书吧拍摄环境人像时,使用大光圈长焦镜头凑近人物,截取人物上身局部,让背景书架自然虚化 在室外拍摄人像时,在构图范围内收纳带有延伸的画面,并且将焦点设置在人物面部,远处的画面自然虚化 拍摄花卉题材时,使用可以近距离对焦和拍摄微距镜头,通过拉近镜头与花卉的距离和大光圈设置,获得突出前景和虚化背景的画面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围栏上的猴子,通过大光圈和长焦距虚化前景和背景,突出中间猴子的动作和神态 使用慢速快门追随摩托车进行拍摄,让背景在高速移动中产生运动模糊 在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比如行驶的车辆、飞奔的动物等,我们可以采用“追拍法”来获得简洁的背景。所谓“追拍法”是指照相机的移动方向、速度与拍摄主体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形成被摄主体清晰,而背景成为虚影的影像。使用“追拍法”时快门速度要求相对较慢,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曝光时间让动体背景形成线条状虚化。快门速度应根据动体的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的角度确定,一般可以控制在1/30秒、1/60秒、1/125秒三级。从按动快门之前到曝光之后的一段时间,应使镜头匀速摆动并保持与被摄主体同步运动,使动体始终成像于取景范围的某一固定位置。 在拍摄时,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让被追随的拍摄主体尽量保持清晰,同时让背景形成运动模糊,就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快门速度。通常,在快门速度小于镜头当前焦距时,画面就容易出现模糊,而快门速度太慢时,被摄的主体也会产生模糊。因此,例如,这张照片在拍摄时,摄影师使用200mm的镜头拍摄,而最佳的快门速度通常1/100秒与1/160秒之间。此外,拍摄时也可以借助例如独脚架、护栏甚至自己的肘部和腿部进行支撑,保持稳定进行移动追随拍摄。 总结: 构图中的“加减法”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拍摄场景中元素的“取”与“舍”。当然我们首先要确定要拍摄的主体或主要内容,以及有利于主体表达的内容,这便是第一步的“取”。而“舍”是要舍去不利于画面表现的内容,此次我们介绍了常用到的简化取景元素、压暗背景和虚化背景都是达到减法目的的常用手段,此外还有色彩弱化法、反差弱化法、遮挡法等一系列手法,在之后的文章中将陆续进行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