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我要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
手机摄影
摄友聊吧
地区分站
每日签到
图片库
每日签到
光影中国网
›
【光影中国】
›
摄影资讯
›
阮义忠摄影文献展兰州展出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625
|
回复:
19
阮义忠摄影文献展兰州展出
[复制链接]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电梯直达
主题
发表于 2014-4-11 11: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兰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QQ空间
收藏
0
分享
赞
0
踩
0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相关帖子
•
星光南阳部-----------兰州白塔山公园拍摄活动花絮6
•
星光南阳部-----------兰州白塔山公园拍摄活动花絮7
•
星光南阳部-----------兰州白塔山公园拍摄活动花絮4
•
星光南阳部-----------兰州白塔山公园拍摄活动花絮5
•
兰州推行旅游投诉首问责制度 违规旅游企业将被约谈
•
第二届“黄河之都·水上看兰州”摄影大赛落幕
•
影像“中国梦”摄影艺术展兰州巡展昨启幕
•
兰州启动文化旅游惠民季 塑造“四季皆宜”新形象
•
兰州启动文化旅游惠民季 塑造“四季皆宜”新形象
•
中央环保督察转办“回头看” 兰州启动自然保护区整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3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4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4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5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5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6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5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7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5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8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6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9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7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10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1 11:48
|
只看该作者
展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张苏滩579号创业服务中心院内3号楼5F 谷仓当代影像馆
展览时间:4月12日——5月13日
展览前言
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好比独自走完自己的路,一路上会遇见各种人,运气好可以多年同行,而大多常常半路就挥手告别了。世间多数人会选择比较常规的路来走,随波逐流,被动生活。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怀揣着满满的理想和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就上路了,这路未知而孤独。
阮义忠走过大半个世纪,人生际遇可谓精彩纷呈,然而在各种荣誉和成功的表相背后,曾经何其艰难寂寞。凭借个人的雄心、热情、才能与韧性,没有获取任何官方身份,参与任何团体,也未必顺应他人与社会的理解,这一切构成他自由与独立所在的背景,也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一面,正如陈丹青所言:一个单独行进的人。
阮义忠来自台湾宜兰县,是朴实的木匠家庭的十个孩子之一,他曾经因为从小在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而视其为“耻辱的生活”。然而正是摄影让他透过镜头,重新被那些乡民那些土地的温暖唤醒感动,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中求得庇护,由此治愈了成长经验中积郁的怨恨与噩梦。这就不难理解,他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方河山,因为赋予尊严而美好。捕捉人性的真与善成为他执着一生的准则,这不仅仅促成他的语言风格,也恰恰筑起了一道艺术视野的藩篱,使他难以更新自己的视角,将镜头转向更多的可能。摄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阮义忠是一剂修复心灵的良药,让他不得不审视苦难与自卑陪伴成长的阴影,从中发掘人性之美以拯救并重塑自我。
与其说阮义忠热爱从镜头里寻找永恒的乡愁,不如说他更擅长在影像世界里把握命运的机会将梦想照进现实。“传道者”只是他个人奋斗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之一。也许阮义忠并没有想到因为个人兴趣和雄心撰写的两本书和创办的一本杂志,竟然深深影响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许许多多大陆摄影师的创作,恰逢那时的大陆中国摄影界因为封闭而处于饥渴的状态,引进推荐世界摄影大师和新锐的书籍杂志正好为摄影师们打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阮义忠无疑成为他们眼里一位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随着世纪更替,世界摄影潮流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元与边界的模糊而呈现除纪实摄影以外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观念内涵,让沉浸于捕捉对象个体与记录影像再现的阮义忠陷入一种相当无奈的境地:观念越过再现成为摄影艺术的新思潮,纪实摄影面临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囧境?其实,只要人类尚存纪实就不会湮没,只不过是变换了面目,谁能说每天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上传图像不是当下最鲜活的纪实摄影呢?好作品带给观者的感动与提醒首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态度与思考,其次才是语言手段与技术呈现的完美配合。摄影技术的大众化民主化为摄影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展览想要呈现的重点并不是80幅黑白摄影作品所要提示的技艺和思考,也并非在文献堆里单纯地怀旧与回顾。我想要表达地是:每一位观者,是否可能面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照片,透过那些历史的文字与图像,寻找和还原隐藏其中的生动细节;去思考这些细节是怎样铺垫成为通向梦想的一个个支点;一个单独行进的人,一位摄影文化传道者,是怎样将个人理想书写成影响中国摄影史的可能。
历史往往是想象与故事的结合体,真实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关于阮义忠的书籍、文章、影像、图片、展览甚至他的新浪微博,丰厚的信息都足以让观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了解他,其间赞誉与批评皆有。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而捍卫个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权力显得更为可贵。这就是本次展览希望给予的启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拥有什么身份,你是否有过理想,是否不懈坚持,是否不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否为此付出生命的所有热情,是否以独立的人格面对所有障碍,是否自由地追逐梦想……
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
阮义忠做到了。
易鸿于成都
2014年2月6日
注:
两本书:《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5年
《当代摄影新锐——17位图新生代》第一版 雄狮图书公司 1987年
杂 志:《摄影家》共出刊62期 1992年~2002年止
谷仓当代影像馆是中国西部首家建立的专业性摄影艺术中心,秉持并且立足中国西部,深入挖掘促进国际间摄影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西部摄影在国内外的展示推介与学术梳理,努力搭建摄影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独立的非营利学术性视野与专业的公益性运行机制,影响和促进中国摄影的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四季风-帆航
四季风-帆航
当前离线
积分
532045
狗仔卡
11
楼
发表于 2014-4-11 15:2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步青云
平步青云
当前离线
积分
425075
狗仔卡
12
楼
发表于 2014-4-17 23:01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13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8 09:12
|
只看该作者
平步青云 发表于 2014-4-17 23:01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十里河
十里河
当前离线
积分
238516
狗仔卡
14
楼
发表于 2014-4-18 11:5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关注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15
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8 16:05
|
只看该作者
十里河 发表于 2014-4-18 11:54
好贴,关注浏览学习!!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