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36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只眼看世界 中国风光摄影特点面面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10-16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佳友在线 责任编辑: 麦田中的小丑      摄影术诞生之时,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就是风光摄影。随着摄影术的发展,风光摄影的技巧和理念也得以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风光摄影已经不能用以前的概念来涵盖了,因为它已经呈现了更加多元的态势。



近十几二十年来,特别是在国内的理论家极力提倡风光摄影的社会价值的情况下,其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了重视。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企业也认可了风光摄影这个手段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有全国众多的影友也想用风光摄影来记录他旅游时的一些感受过程,借此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这么一来,伴随着这种多元的态势,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尝试简述一下中国风光摄影的特点和其中的问题,虽只言片语,但也许能给朋友们一点启发。

一.庞大的群众基础:传统文化导致的偏爱

提到中国的风光摄影,就不得不提到传统文化对于风光摄影传入中国后的促进和推动。中国的山水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审美体系。尽管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含义的变迁,但其中所蕴含的的基本文化精神却一直延续至今。有这样一个丰厚的山水文化理论作为文化底蕴,想要理解风光摄影在中国为何有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就不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原片作者:郎静山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里,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喜爱可以说贯穿始终。且不说中国山水画一直是国画的主流题材,就连传统的诗词歌赋中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勾勒与描述。山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曾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来描述山水审美与人格精神的关系。将人类自身视为山水间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古往今来就对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与自然的亲和、和谐也一直是国人的生息之道。镜头中“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摄影爱好者的一大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原片作者:郎静山

明清达到鼎盛的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绘画与书法,是中国古代视觉艺术的基本样式,也是国人在摄影这门视觉艺术上的惟一可借鉴的经验资源。于是,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进行平面视觉媒介的语言描述,,就成了国人对摄影这一外来视觉技术方法理解的基本格局。风光摄影和水墨山水的嫁接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摄影很顺利地替代了纸墨笔砚。传统文化的模式思维促使了风光摄影在中国的盛行。所以众多中国的风光摄影爱好者在按动快门的时候不仅记录下了风景,更是在向曾希望自己成为文人墨客的梦想致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09:17 | 只看该作者
三、处处景点办影展:以实用为导向的传播方式

1962年10月,北京中山公园水榭,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风光照片展览《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参展者是当时摄影界数十位名家,本次展览也激发出了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后国人的热情。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办影展或者出画册等,都是包括风光照片在内的一切摄影作品传播的主要渠道,一些景区也必须通过照片传播,才能获得更多的开发机会。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那谁2011

现在游人火爆、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张家界、元阳梯田等地,都是因为风光摄影作品的传播而引来更多摄影人拍摄,进而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目的地。现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其他传播渠道多了,展览的公共传播功能反而削弱了,倒是更多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旅游类媒体的大量用图需求,以及个人化的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等,成了风光摄影新的传播阵地。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紫杉腾

对于摄影人来说,展示风光摄影作品,其功能更多是传播个人的见闻和对于风光的见解,但现在各大景区举办的各类影展,已经渐渐丧失了这一功能价值。越来越多的将旅游景区作为拍摄对象举办的各类摄影大展活动,也常会青睐全景式的风光照片。参评作品从摄影角度进行的探索,往往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难以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主办方的实用目的和参与者的不确定性,其评价往往呈现出传播为先的结果。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德馨

虽然这对于实用性来说无可厚非,但风光摄影的视野还是相对窄了许多。大部分的此类风光摄影只满足于“我来了,我拍了”,满足于在千万人拍摄过的地方复制一张,满足于这个过程中等待后的成功,满足于天气状况的良好和技术层面的正确曝光。只要乐在其中,这未尝不是好事。只是类似的摄影方式,与作为艺术的摄影或者作为公众传播媒介的摄影,还是存在有一定距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四、融入哲学的影像:西方艺术中的东方思维

从我国摄影历史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特殊的社会历史进程,摄影相对国画等来说又是个“泊来品”。但现在风光摄影在我国的发展日趋蓬勃,并且融入了东方的审美风格特点。相对于以纪实摄影为主的西方来说,中国在风光摄影这一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独特的发展趋势。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晴霄遐翥

传统思维的融入不仅让中国的风光摄影带有一丝哲学的气息,更比西方风光摄影多了一丝精神上的意蕴。天人合一、中庸、神似、形式外的意境等东方传统文化思想,仍是我们风光摄影审美的基调,这其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代表着心灵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解脱。所以一副成功的中国风光作品中的意境不是摄影技术、技巧所能限定的,它远比摄影技术、技巧重要得多。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zhaoymin

中国古代的表现艺术较发达,诗言志,词缘情,绘画推崇‘橡外之意”。诗人、画家在大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触景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艺术创造中,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唐代王昌龄提出意境的概念,而近代的王国维大力标举意境,成为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意境是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统一。意境已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它是艺术家高尚人格襟抱的体现,也是抒情类艺术作品审美的最高境界。意境同样存在于中国风光摄影作品之中。


优秀风光作品赏析 图片来源:佳友在线论坛  拍摄者:qjq

中国的风光摄影注定回避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承和溶合问题,如何将东方的审美价值运用西方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是一个永远的问号,所以风光摄影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矛盾的地方。这也是中国的风光摄影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中国风光摄影现在已经有了“中国化摄影”的味儿,那么它也可能会成为世界的。让中国风光摄影“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特点和风格被世界所广泛接受,也成为了中国风光摄影师任重而又道远的重担。

小编结语:风光摄影作为摄影题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壤中很快的结出了十分具有东方特点的果实。风光摄影作为摄影爱好者们间最流行的主题,证明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高、也是中国影像业愈发繁荣的一种佐证。虽然在发展中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蓬勃发展势头还是让人欣喜。希望这一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西方手艺,在每一个摄爱好者的手中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0-21 15:5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绝对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0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颗小小草老师赏评支持!上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21: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友赏评支持!新周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20: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红尘乱心老师赏评支持周末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1:54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2-2 11:28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

欣赏老师佳作  投票加分支持{:7_296:}{: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20:08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乱心 发表于 2014-12-8 08:51
支持、学习、老师佳作!~

谢谢红尘乱心老师赏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