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佳友在线
看似凌乱繁杂的画面并非失去了控制,画面中悠然飞翔的白天鹅不仅锁定了视觉焦点,同时还营造了静与动、虚与实的影像效果,在纷乱的色彩组合中,运用冷暖色彩的强烈反差烘托主题,一切都有可能变得浪漫燃情。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照片没有浮华的修饰,也没有刻意地雕琢,原汁原味,元素、人物、背景相得益彰,单色影像中埋藏着丰富的生活情趣,安静的画面中渗透着激越的憧憬,此时无声胜有声。
看的这张照片,便联想到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在三十多年前拍摄的那幅经典之作“大眼睛”,两张照片,仿佛一母同胞。摄影艺术创作贵在创新,而绝不是照葫芦画瓢的模式复制,创作的灵感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感悟,感悟的越深刻,拍出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个性化的与众不同。
坦率的说片子拍的很精彩,构图、用光等技术环节的处理也很到位,不当之处是后期PS用力过猛,颠覆性改变了原生态的本来面目,这种强烈的异化调整与现实中的长城相差甚远,浓墨重彩的画面让人看后有些刺眼,把握好色彩渲染的尺度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看到这幅作品,便联想起我在台湾讲学时与台湾摄影家一起“打鸟”的一段难忘经历,要想在瞬间拍到飞行中的鸟,还要抓取到鸟的优美姿态,这的确是一件太难做到的事情。“打鸟”的摄影人付出的艰辛与耐心是超出寻常,除此之外,还要有一流的器材和娴熟的摄影技术。坛子里有许多精彩的“打鸟”作品,我为你们点赞。
慢速拍摄,在摄影的范畴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种拍摄技巧,慢到什么程度,摄影教科书中也没具体的规定,以舞台摄影为例,通常情况下曝光速度设为1/15 秒或1/30秒比较适宜,速度太慢,影像过于模糊,不仅顾此失彼,还会削弱视觉主题的存在。
我也很热衷于动物摄影,曾三次去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拍野生动物,看到这幅作品让我触景生情,联想很多,能如此近距离拍摄河马的特写,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画面动感强烈,焦点控制也很到位,但构图过于丰满,没有形体的衬托,很难让人分辨动物的种类,控制焦距,合理构图,不妨再试。
建筑摄影,是摄影流派中最严谨的一项拍摄题材,讲究横平竖直,讲究立体与空间、比例与透视的关系,恕我直言,若把建筑拍的东倒西歪失去重心,尽管拍出再好的光影效果也是败笔之作。
画面中胡杨枯树的气势悲壮而又苍劲,黑白影调中的白灰黑相得益彰。仅此就是一幅经典的西部风光大片,画面中人物的出现却有画蛇添足之感,无论人物造型,表情和神态,都与背景环境格格不入,我感觉,作者在元素融合上少了一份思考。
画面的构成,真是妙不可言,作品标题又揭示了一个谜底,让人隐约地看到了一幅别样的喜悦,仅此这一点,就足以感受到了作者的超然心境和丰富地想象力。把抽象变成具象,把现实转换为超现实,作品在异化中得到了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