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寻找光源
待在一个位置不动,是抓不到好光线的,所以拍摄时务必时常移动,在有限空间内积极寻找好的光线来源。基本上模特都会有几个适合采光的点,例如大型落地窗、窗户窗帘,或是露天小造景,巧妙利用这些好的自然光线来拍摄,就能发挥让影像质感加成与推波助澜功效。其中,大型落地窗算是最好发挥的自然光源,因此可视为一持续光来运用,透过观景窗慢慢调整拍摄方向与角度,且尽量让模特脸部与肢体受光均匀,若有明暗对比差异太大情况,可使用反光板贴近补光,增加阴影部位亮度。 至于人工光源部份,因为模特房间属于室内场地,补光方式适合以“跳灯”为主,以求光线效果匀称自然。模特再怎么大,空间仍然有限,架灯位置当然也不能太马虎,一般来说,由于我们大多选用35、50mm大光圈定焦镜头进行拍摄,加上摄影师距离模特相当近,如果闪灯或外拍棚灯直接放置在摄影者与模特旁边,会造成光源太近而造成补光不均、不自然情形发生。为了改善这以上情形,建议出发前多携带几组“电源延长线”与“闪灯无线同步触发器”,以提高灯具摆放的灵活度,并依照不同场景移动闪灯位置进行补光。 ![]()
拍摄信息:佳能EOS 50D+EF35mm F2。
光圈f/2.0, 快门1/40秒,ISO 8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RAW转JPEG。模特:蛋蛋, 摄影:洪嘉徽。
拍摄模特人像写真建议于白天时出发,如此就有现成的自然光源可供补光之用。有时透过落地窗透射入室的自然光线稍嫌不足,若测光范围选在模特脸部受光之较亮区域,就会导致脸部另一边过暗。这时使用“反光板”适度进行补光作业,配合较高ISO值,能让模特脸庞曝光更加均匀,呈现出温和讨喜色调。 ![]()
反光板的操作也不能马虎,建议由同行摄影或友人互相帮忙打光,这样摄影师就能自由取景与构图。操作反光板时要上下左右缓慢转动,直到模特确实被照亮且补光效果明显为止,否则就失去其补光的作用了。 ![]()
拍摄信息:佳能EOS 5D MarkI I+E F 1 7 - 4 0mm F4 L U SM的17mm。
光圈f/4, 快门1/100秒, ISO1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小羽, 摄影:Seven。
大面积的落地窗正好提供极佳的自然光线,且拍摄当日为阴天,因此光质相当温和,从高角度俯视模特正好全身受光均匀,不需补光就能拍摄。 (左图)佳能EOS 1D Mark I IN+EF 35mm F1.4L USM。光圈f/2.8, 快门1/60秒, ISO 2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Jasy, 摄影:Seven。
(右图) 佳能EOS 1D Mark I IN+EF 35mm F1.4L USM。光圈f/2.5, 快门1/160秒, ISO 1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Jasy, 摄影:Seven。 两张类似构图的照片,上图为玻璃窗前的一般拍摄方法,下图则故意透过玻璃进行采光。选择玻璃窗内拍摄时,模特处于逆光状态,反之在玻璃窗外就成了顺光,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气氛,读者可多尝试不同的采光方式来表现影像张。 大光圈下的对焦点 使用f/2.8、f/1.8等大光圈拍照,由于景深浅的缘故,可能经常发现照片对焦不准或是脱焦。通常DSLR中央对焦点对焦最为快速准确,因此建议读者多加使用中央对焦点,来对模特脸部进行对焦动作,多半按几次快门对焦,并保持快门半按状态并重新构图后,再行拍摄会比较保险一些。若改采用中高阶DSLR,由于对焦系统较为稳定,也可尝试自选对焦点来对焦拍照,是彻底解决脱焦问题的变通方式之一。 ![]()
拍摄信息:佳能 EOS 5D MarkII+EF 17-40mm F4L USM的33mm。
光圈f/4, 快门1/60秒, ISO 5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蛋蛋, 摄影:Seven。
于模特内的露天造景拍摄,是吃自然光源最直接的方式,不过由于模特属于封闭空间,光线入射角度仍有相当有限,因此,考虑到造景与模特间的明亮差异,还是必须借助反光板或闪灯、外拍棚灯进行补光。另外,于户外补光时要特别留意,尽量避免将反光板或是其他人工光源“由下往上”补光,否则就会形成俗称“鬼光”的打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