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摄影是锁住时间的玩具 2016年04月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 以艺术引领时尚,以时尚诠释艺术,《北京晚报》时尚消费周刊迎来创刊五周年。作为我们邀请的五位不同领域艺术家之一的摄影师陈漫,同很多在北京长大的80后一样,对于《北京晚报》也有着特殊的“晚报”情结, ...
内容: 以艺术引领时尚,以时尚诠释艺术,《北京晚报》时尚消费周刊迎来创刊五周年。作为我们邀请的五位不同领域艺术家之一的摄影师陈漫,同很多在北京长大的80后一样,对于《北京晚报》也有着特殊的“晚报”情结,她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勾勒了她对于摄影的理解。 就如陈漫形容的自己“特别懒”,这个说话都“哼哼”说的慵懒的北京女孩,内心却有着独有的冷静与专注,独当一面掌镜国内一线明星大片,给人们留下了一幅幅经典的定格:骑自行车的王菲,剃胡子的“范爷”,白鸽停留肩膀的吴宇森…… 陈漫认为自己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她为《VISION青年视觉》杂志拍摄封面的时期,运用其精湛的后期技术诠释摄影作品;而第二个阶段她则开始做减法,拍摄了中国当代背景系列以及极简的一寸放大照片。她说前两个阶段的作品是在解释自己,而第三个阶段是在表达自己,将她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医等领域的爱好同时尚相结合。 相信命运的陈漫说每个人的名字和自己以后的职业密切相关,她解释说自己的名“漫”的右面的“曼”字可以拆分为“日”“目”“又”,“日”代表了光,倒着的“目”是眼睛,而“又”代表着三脚架。 时光流转,斑驳韶华,回看往昔,容颜迟暮。而在陈漫看来,摄影是锁住时间的玩具,可以克服人类对于时间的不安全感。在对抗时间的无力感面前,摄影成为了人们对于永恒的希冀与祈盼。 Q: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您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北京晚报》的?会像很多北京人一样有着独特的“晚报”情结吗? A:我小时候是在胡同里长大的,所有大人每天必看的就是《北京晚报》,我们在胡同里扇着扇子,吃着西瓜,听着广播或者京戏,看着《北京晚报》。感觉如果哪一天没看的话,就会觉得缺点什么。 Q:经历了不同的创作阶段,您对摄影的理解是什么? A:总有人问我摄影是什么,我想说:摄影就是你想和一个人、一个物体、一个场景、一个时刻永远在一起或永远不在一起,同时一霎内心瞬间不能察觉的深知,以肉体承载的永恒是不存在的,而不得不举起相机拍的那一刻,为的是能把其封存在好像能永恒的一个物质里。但追求很累,我不喜欢琢磨非当下的一切。 Q:您认为女性的独特视角能给您的作品带来什么不一样特点? A:我喜欢把女人拍性感,往往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拍出为了给女人看的性感。这种性感是精致的,甚至是有点吹毛求疵的。男人喜欢的那种荒木经惟的性感是比较直接的,甚至是惨不忍睹的。我会用我的这种特别仔细与敏感的观察,来达到她们心目中的女性眼中的性感,囊括一切一切尽可能的细节,加一点点男性视角里需要的东西,这样就是一个完美的照片。因为本身我也是男女合一的性格,所以我是既发掘性感,又创造性感。 Q:创作过程中,您的灵感是根据主题主动寻找的,还是借题发挥与捕捉的? A:我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生活,生活的影响、我的时代、我的生长的地方。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的一代,我称我们这代为见证物质梦想变成现实的一代。而处在西方物质文明影响下的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需要是最大的,我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有益的部分、环保、内心和外在世界中找到平衡,用被物质文明惯坏的人类的眼光,进行现代语言的视觉阐述。每个人都是我的大师,从街边拍护照照的到摄影大师,大师也有失败,凡人也有光明。本刊记者 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