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278|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展评 在阿尔勒相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8-13 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佳友在线        

这是一篇来自第47届阿尔勒年度摄影节的报道,译自Frieze.com,原题为Les Rencontres d'Arles”(字面译为“在阿尔勒相遇”,这也是阿尔勒摄影节的法语名字)。本文关于本届阿尔勒摄影展诸多展览项目之一“系统性开放?”(Systematically Open?)的参展作品而展开。


文/ 西蒙·鲍科克(SIMON BOWCOCK)
译/ 陈丹

刚刚翻修过的机械工作室(Atelier de la Mécanique)展厅美丽大气,是“系统性开放?——当代影像生产的新形式(Systematically Open?——New Forms for Contemporary Image Production)”展的指定展厅。这个展览宏大而华丽,由建筑师菲利浦·汉姆(Philippe Rahm)负责展陈设计,LUMA基金会负责制作。这个展览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札涅勒·慕荷里(Zanele Muholi)的短片《看着我》(EyeMe,2012),颤抖、模糊的100双眼睛在栅格中扑闪,暗示我们每个人目光都有残缺。然而整体来看,“系统性开放?”展览整体不够连贯。策展人由威立德·贝西蒂( Walead Beshty)、埃拉德·拉斯瑞(Elad Lassry)、札涅勒·慕荷里(Zanele Muholi)和考利尔·肖尔(Collier Schorr)四位艺术家共同担任,整个感觉像是四个互不相关的小展览(虽然它冠以探索“摄影图像呈现的新结构”为大主题),而且,几乎不可避免的是,“触发对摄影媒介的新思考”这样的宏大目标并没有实现。


Elad Lassry, Dental Fillings, CNR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瑞,补牙填充物,美国国家研究推进机构。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埃拉德·拉斯瑞

Zanele Muholi, Bester 1, Mayotte, 2015. Courtesy of the artist, Stevenson Gallery, South Africa, and Yancey Richardson Gallery, New York. ©Zanele Muholi
札涅勒·慕荷里,贝斯塔1,马约特岛,2015。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南非史蒂文森画廊及纽约杨西·理查森画廊。©札涅勒·慕荷里
Zanele Muholi, S’thombe III, La Réunion, 2016. Courtesy Zanele Muholi, Stevenson Gallery, South Africa and Yancey Richardson Gallery, New York. ©Zanele Muholi
札涅勒·慕荷里,留尼旺,2016。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南非史蒂文森画廊及纽约杨西·理查森画廊。©札涅勒·慕荷里
Collier Schorr, Laetitia with Leica, 2016.Courtesy: the artist and 303 Gallery, New York ©2016 Collier Schorr
考利尔·肖尔,莱堤西亚与莱卡(Laetitia with Leica),2016。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和303画廊,纽约,©2016 考利尔·肖尔

进入“系统性开放?”展览,入口附近就是史戴尔(Hito Steyerl)的三屏影像装置《高塔》(The Tower,2015)。作品中,一座凶神恶煞般的摩天大楼在充满全球外包和战争的反乌托邦世界之中渐渐成形。就在这间高端大气的展厅之外,矗立着一座尚未竣工的真正“高塔”,也就是由弗兰克·盖瑞(Frank Gehry)设计的阿尔勒LUMA大楼。这两座一虚拟一现实的高塔,与这个先锋性的摄影节异曲同工——它创立于几乎半个世纪以前,如今有近50档展览展出——越来越像一个排场巨大的多媒体奇观。


Installation view – Courtesy LUMA Foundation. Photo Victor Picon.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LUMA基金会,摄影:Victor Picon

在小镇的另一边,高塔也是另一个群展“唯有蓝天(Nothing but Blue Skies)”涉及的话题,这个展览重访了人们历历在目的911事件这场噩梦。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 Hirschhorn)的雕塑“高大的臣服者(High Subjecter,2010)”,一个貌似阿拉伯面孔的三米高立状假人,周身布满记录当天毁灭事件的照片,这与史戴尔扭曲的柱体莫名相似。不过最大的亮点还是纪尧姆·查玛西安(Guillaume Chamahian)的“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2016)”。观众进入一个由旧电视机堆起来的又高又窄的塔里,里面播放着各种语言的电视媒体在2001年9月11日当天报道的嘈杂声音,有力地表现出了这一灾难造成的实体的、政治的和历史性的毁灭。总的来说,“唯有蓝天”是一个紧凑的展览。主题的确只有一个(虽然确实是大事件),作品却并不感觉雷同,而且通过各种媒介来观察同一事件——从人像摄影到报纸,再到影像甚至“谷歌节目(Googlegrammes)”——的展览,或许是不经意的,完成了“系统性开放?”想要做到的“对摄影与其不同展示方式的关系的检视”。


Reeve Schumacher, #1, from the series 'Nothing but Blue Skies', 2016. Courtesy: the artist
李维·舒马赫(Reeve Schumacher),“唯有蓝天”系列作品一,2016。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5 收起 理由
红山幻影 + 2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66
发表于 2016-8-14 12:35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6-8-14 12:35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8-14 11:40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8-14 11:40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6-8-14 11:39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6-8-14 11:38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6-8-14 11:38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6-8-14 11:38 | 只看该作者
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