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94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韩城秧歌走出“冷宫” 旅游业助“逆境重生”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7-2-3 07:47 |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涂脂擦粉、画眉贴鬓、着红袄绿裤……1日正值农历正月初五,陕西韩城秧歌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娜熟练地做着演出准备。过年期间她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各演一场,这样的演出频次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

    韩城秧歌是一种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多为二人上场演出,分一旦一丑,表演有演唱或小戏。古时每逢正月十五晚,当地村民在村中铺草席做舞台,邀请秧歌艺人轮番表演,欢度佳节。

    “随着韩城旅游业的发展,演出机会比以前多了,演出班子人数也有所增加。”李娜向记者介绍。韩城秧歌曾是当地重要的艺术表演,后来逐渐走下坡路,一度只有在民俗艺术保存相对完整的乡村,和当地婚俗中还可看到踪影。?

    记者1日在陕西韩城的民俗演出现场看到,韩城秧歌的演出道具十分简单,只有花扇和烟袋,但道具运用巧妙,或以扇遮面传情,或以烟袋作笛,旦角动作婉转妩媚,婀娜多姿;丑角则步法干净利落,进退有致,二人刚柔并济,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其唱腔还大量运用方言衬字、衬词和衬句来增强表现内容。

    “扇子的挥动频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都可以表达喜怒哀乐,以手遮面亦可传情。”在李娜看来,韩城秧歌最重要的是运用道具和肢体语言,这是韩城秧歌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曾因煤而兴的韩城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业,韩城秧歌凭借其在地方艺术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中的“香饽饽”,让这一几乎被时代遗忘的艺术表演走出了“冷宫”,来自各个旅游景区的演出邀约也不断增加。

    16岁的思雨是李娜演出团体里年纪最小的艺人,如今已经学习了4年韩城秧歌,她坦言自己很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民间艺术。“人人都会多没意思,把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才够‘酷’。”她认为韩城秧歌不仅不土,还很“高大上”。

    “只靠传承人和老艺人的热爱是不够的,没有新鲜血液,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李娜说。随着唱秧歌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和新人迟迟难以接班,韩城秧歌仍处于青黄不接。

    目前,韩城秧歌的发掘、抢救、继承和弘扬日益受到重视,官方已完成对演出资料的录制并归档,开始设立培训班,注重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和新艺人的培养传承,初具规模的民间艺术专场演出开始让韩城秧歌“枯木逢春”。作者 燕武 阿琳娜


13
发表于 2017-2-4 21:52 |
漂亮作品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12
发表于 2017-2-4 21:52 |
漂亮作品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11
发表于 2017-2-4 09:19 |
谢谢分享 ,浏览支持!   
10
发表于 2017-2-4 09:19 |
谢谢分享 ,浏览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08:25 |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08:24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7-2-3 21:30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祝工作愉快。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08:24 |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7-2-3 09:09
谢谢分享 ,浏览支持!

谢谢老师欣赏支持!
6
发表于 2017-2-3 22:28 |
浏览欣赏支持!
5
发表于 2017-2-3 21:30 |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祝工作愉快。
地板
发表于 2017-2-3 21:30 |
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支持 祝工作愉快。
板凳
发表于 2017-2-3 09:09 |
谢谢分享 ,浏览支持!   
沙发
发表于 2017-2-3 09:09 |
谢谢分享 ,浏览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