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为了更好让员工了解南阳历史,了解南阳明代文化,在馆长马双如带领下,南阳弘济甲骨文文字馆走进王府山开展研学学习传拓活动,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教部主任马骥给大家讲解了王府山的悠久历史。 王府山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王府街,是一座人造假山。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永乐二年(1404年)以南阳卫治改建,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它显得是那样的苍老,那样的瘦骨嶙峋,毕竟她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在这儿看过六百零一年的世间烟尘。南阳人有句顺口溜:"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社旗有个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其实王府山不过23米,8层楼高。但那时南阳最高的建筑也就是城门楼,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其他都是匍匐的平房。在城之一隅突兀一个20多米的家伙,确实是危乎高哉了。王府山是座太湖石假山。太湖石假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在我所见的全国所有假山中,王府山是最高的,它险峻秀拔,玲珑怪奇,远观近玩,皆有情趣。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藩南阳。当时朱桎只有5岁。在他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据民间传说,这些石头都是从2000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的,人抬牛拉,历时数年。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也可远眺九架孤山,紫、塔、独、蒲(皆山名),皆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