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墨堂主 于 2017-10-25 11:40 编辑
成都天泉桥摄友沙龙是一帮热爱纪实摄影的朋友组织起来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家以片会友,相互学习。有的摄友已经拍了几十年,有的才刚刚入门。有的老摄友也是经历了从胶片到数码的痛苦转变,有的以前玩风光玩艺术沙龙,现在都转变了摄影观念,还是觉得纪实摄影更有生命力,可以留住时间,可以纪录时代的变迁。但是有的摄友由于习惯性的思维方试,导致纪实摄影喜欢用沙龙的手法来表现,搞得到土不洋,新入门的又不知道如何来表现纪实方法。 这次有幸请到了中国纪实摄影家王福春老师,就是要纠正平时只注重技巧,忽视了纪实照片的社会性和特有的历史价值的问题。 王老师作品之一的《火车上的中国人》,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思想观念变化,初看这些很普通的照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自己在哪见过,好像自己也在里面一样,耐人寻味。这些普通的照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用相机凝固富于感染力的时间和空间,把过去变为了历史。 王老师常说:摄影拼的不是长枪大炮,是镜头后面的头脑,你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丰富的人生阅历。 三个典型: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瞬间! 你拍了就有,不拍啥也没有! 纪实摄影酸甜苦棘咸,五味具全,对于照片的社会价值要有深度的思考和主张。 记录时代变迁,今天拍下,明天就成历史。你不可以复制,别人也不可重复,这就是纪实摄影! 我玩摄影有种上贼船的感觉,上去下不来了。炼就一颗贼心,一颗贼胆,两只贼眼,你才能拍出贼好的照片。我形容自己是用贼眼看世界,善于在生活中找不同,凡是反常规的,另类的,不同寻常的都能给你一种新奇感,让你体验什么是贼好的作品。 文学是人学,纪实摄影也是人学。 摄影要前呼后应,远近对比。 纪实摄影是做加法,信息量越多越好。 在四天学习交流中,我们在成都的宽窄巷子,崇州市元通古镇,简阳市的石桥镇进行实地拍摄,王老师全程指导,把经典摄影语言用在实战当中。王老师还告诫我们,摄影之路明确了,有了方向标,每个人选准自己选题,,坚持一拍到底就嬴!耕耘就有收获,奋斗就能成功。大家对王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清淅的拍摄思路,孜孜不倦的教诲由衷的赞叹,尤其是“三典型,拍了就有…”等经典语言,让我们铭刻在心,使大家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摄影路上要学以致用,不辜负老师的教诲和希望。要提高自我修养,把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如实的纪录下来,要有担当,有社会有责任感,弘扬正气,摒弃陋习,在纪实摄影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附简介)王福春,1963年考入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曾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丶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现为自由摄影人,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等10几部摄影专题。多次赴丹麦、法国、巴西、意大利、英国、俄罗斯、美国、荷兰等国家参加摄影展和画廊展。 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14年《火车上的中国人》IPA(Invisible Photographer Asia) 评为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30位摄影师。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iso: 500 快门: 1/60s 光圈: f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