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注册 登录
光影中国网 返回首页

孤馆寒窗的个人空间 http://sy.01ny.cn/?394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绝句 维佳

已有 2894 次阅读2012-4-4 09:48 | 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 歌行体

绝句

维佳

学习古典文学益智、开窍。我们郊游爬山是练体。对联、学诗就是练脑了。只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而且此稿是我两年前的讲稿,没时间补充和修改。如有讲不到的地方希望多指正,万分感谢。

古诗是古典文学中的一棵奇株。这棵奇株分两个枝杈,一枝为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诗,诗句再进行中不太讲平仄。如古乐府诗,歌行体,柏梁体等都属于古体诗;另外一枝为近体诗,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格律诗。

我们所要讲的绝句应当理解为是格律诗的一种。属近体诗范畴。绝句本来叫“截句”。思意是从长诗中截那么一段。截多少呢?只截四句。这四句通常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个字一句的叫“五言绝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举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每句五字,四句共二十个字。

举例: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贺知章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每句七字,四句共二十八字。

到后来,人们又把绝句赋予了绝美之句的含意,故绝句就叫开了。绝句自古以来为诗家所珍爱,实乃诗中极品。请大家细读上面两篇诗,你会感到短短二十来字,即给你一种宏篇巨制之感。其诗文亦景亦情,浩瀚无边,能引你无限遐思,继尔拍手称绝!

可见,中国古典文学是非常奇妙的。还有一点,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全诗拆开后,其实每句都是大白话,并无华丽词藻。可凑在一块,那意境就妙不可言了。当然这个白话可不是现代的白话,俗话说诗有诗言,词有词语。这个白话也属“诗言”的范畴,这种语感只能在多读古诗中逐渐体会。

一般来说,学格律诗先学绝句,学会绝句再写五七律和排律,杂律等,自然就会了。比如七律是八句,其实就是两个绝句组成的。

绝句最早可追朔至两汉。据传有苏武的一首五言绝句: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凝霜。

俯视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再早些要算楚霸王项籍的《垓下歌》了,七言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兵败被围后,四面楚歌,而他那冲天的豪气和满腹柔情,在这首绝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千古绝唱!

以上这两首为古绝。格侓上还不太讲究。后来到唐朝,律诗出现,绝句自然就都有律了,有律的绝句称为律绝。律绝从节奏感及音韵美上进了一大步。我们现在所谓的“绝句”多是专指这些有格律的诗。

其实入唐以后,古绝也沒绝了。而与律绝一直在并行。李白就有大量的古绝传世。古绝无律。但并非无规律,一是多为五言,二是多押仄韵,三是用语古朴,这点最难,你要写古绝,没那个语境语感是不行的。即所谞谓近体诗好学,古体诗反到难学。

再贴两首古绝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我们在读唐诗时,经常发现有许多诗出律,这-是古语读音有变化。还有就是古体,上面两首古体均无律、均压仄韵,是典型古绝。古绝不在咱们讲课范围里。了解一下即可。咱们主要学唐以后的律绝。

一、律绝与对联的关系。

如兄弟手足。俗话讲:联从诗来。其实,对联产生并不晚于律诗。入唐以来,几乎同时出现。我们知道,一首宋词分上下阙,也叫上下片。而一首律诗,比如七律,要是分的话,那是以联分的。七律共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其中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所以说,七律的三四句、五六句单拿出来就是七言对联。

同样,绝句也如此。我开始曾举例一首五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不就是标准的对联吗?而且还非常工。所以,绝句是两联,律诗是四联,排律是多联。习惯上也是这么叫的,比如评诗时常说:你那第三联某某某字出律了。第三联首句其实就是七律的第五句。

另外,象一三五不论的原则,马蹄用韵,对仗词性等,对联与绝句的要求均一样。不同点:联向横发展。不拘五七言,无限,可以上百字。而绝句向纵发展。有限,仅四句。所以,我们已经学了对联、诗钟。其实这已有一定基础了。再学绝句并不神密。只要你顺着我讲的思路认真听课,掌握-定很快。

二、绝句的格律

何为格律?如要具体化,我认为:格包括平仄相替、邻句对仗、字数限制、粘和压等格式规距。律则包括声音的韵律。押韵、古音、今音、平水韵等知识。

一句诗中平仄不对的叫失替,第三句与上边第二句未粘的叫失粘,下联与上联没对上平仄的叫失对,对仗词性欠妥叫不工。所有毛病有一統称:出律!在正式比赛中,任何出律都为大忌。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了。没原由的出律是不允许的。

对于格律,有人主张一并突破,甚至排斥。对此,我不苟同。没律还叫什么律诗?咱也没必要去学了。正确态度是:先掌握,后发揮。诚然,你翻一下先人著作,确有不用律之处。比如:纪小岚的联作。很多是不按马蹄韵去交替的,按常理就是出律。难道他是不懂格律?纪乃乾朝第一才子,能不懂格律吗?他是太懂了,所以才有本钱去突破的。而突破的才巧妙合理。如果你就没从根本上学好格律,而非要去写律诗,还美其名曰不受格律束缚。写出的那东西只能叫瞎编!

但人又不能被格律限死。曹雪芹在《红楼梦》书中,借黛玉之口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就叫做‘不以词害意’”。这理论我完全赞成!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一定要老老实实,严严谨谨学好格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叫真正入了门,才有了破律的资本。扯远了点了吧,书归正传。

所谓绝句的格律,绝句跟律诗一样,首先押韵基本上是用平声韵,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交替,讲究粘,讲究对。所谓韵、替、对、粘四大原则,下面要一一详述。

先说格式:分仄起、平起、两种。各两个式子。[所谓仄起、平起是以首句的句式为标准来命名全诗的。

()五言绝句

a、五绝仄起式

1、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首句以仄起头。举例: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仄仄平平仄

天寒白屋贫。

平平仄仄平

柴门闻犬吠,

平平平仄仄

风雪夜归人。

平仄仄平平

看首句笫二个字“暮”。仄。 这就是仄起式。为什么看第二个字,不看笫一个字。因为一三五不论,看第一个字往往不准。以上这式从首句看是:仄起仄收式。首句仄起,首句尾仄收。第二、四句尾押韵。全诗共有两个韵脚。由此式衍生出下面仄起平收第二式。首句尾仄收。首句尾是“远”字。暮---远。仄起仄收。

2、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举例:有-年,我入一个诗群,敲门时,人家命我五分钟绝一首梅。我就是用以上这个仄起平收式,凑了点字,还能记得。如下:

咏梅

我爱腊梅香,[]

仄仄仄平平

常携雪与霜,[]

平平仄仄平

天生存傲骨,

平平平仄仄

不入暖花堂。[]

仄仄仄平平

以上这一式从首句看为:仄起平收式,我起----香收。注意:仄起平收式要求首句即押韵。“香”字就已经押上韵了。然后二、四句尾押韵。共三个韵脚。注意:以上第二式与第一式只是首句不同,下面各句就都一样了。

以上是仄起仄收式和仄起平收式。

b、五绝平起式

1、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仄平平仄平

以上这式从首句看是:平起仄收式。首句第二字“楼”平起,首句尾是是""字仄收。第二、四句尾押韵。全诗共有两个韵脚。由此式变出下面平起平收第二式。

2、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卢纶

鹫翎金仆姑,

仄平平仄平

燕尾绣蝥弧。

仄仄仄平平

独立扬新令,

仄仄平平仄

千营共一呼

平平仄仄平

以上这一式从首句看为:平起平收式翎---姑。注意:不管平起或仄起,凡首句平收的要求必须押韵。然后二、四句尾押韵。凡首句平收的共三个韵脚。

以上总结一下:五绝两大基本式。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此演变出首句平收另一式)

平起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也由此演出首句平收另一式)加起来,五绝一共学了四式。不知看出没有?不管啥式。只是这四句不同的变幻位置而已。以后熟练的掌握了平起仄起,再把粘练熟。那你不用去死背。所有律诗的格律就能随口而出!完全没有必要去看谱。只要第一句一出口,下面格律自然全出来了。

()七言绝句

 1、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云生处有人家。

仄平平仄仄平平

停车坐爱枫林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再贴一首:陆游的: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上七言均为“仄起平收式”,由于平收,所以,首句必须押韵。全诗共三个韵脚。由这式衍出双胞胎另一式,就是下面的仄起仄收。为啥叫双胞胎呢?就是除首句有点变化外,其余哪都一样。请看下面。

 2、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仄仄仄平平仄仄

五千仞岳上摩天。

仄平仄仄仄平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南望王师又一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仄起仄收在七绝里不多。七绝里十有八九是首句平收押韵的。

b、七绝平起式

1、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举例: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贴一首,我的劣作。

虚心劲节誉冰名,

平平仄仄仄平平

傲骨铮铮任世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旦成材充汉简,

仄仄平平平仄仄

续书华夏万年情。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绝中首句平收押韵的占绝大多数。所以,多贴一首,大家体会。由以上的平起平收衍出下面的平起仄收。

2、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举例:

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

仄平仄仄平平仄

山色空濛雨亦奇。

平仄平平仄仄平

若把西湖比西子,

仄仄平平仄平仄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这句是一特殊格,以后讲。这句看似出律,其实是冖种特殊格式。同样,这种仄收的式子,在七绝里也少见。

好了。绝句的八种格式讲完了。五绝四种。七绝四种。分别是:

五绝: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

七绝: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下面做个练习。分别指出下面绝句为哪种格式?注意有一三五不论和古音。

今天讲到这。下堂讲韵、替、对、粘、和谋篇。谢谢大家。

作业:1.贴一首平起平收七绝。标上 作者、诗名。2.以秋为题试做一首仄起平收五绝。题目不限,韵不限【试试】以上作业请玉儿在空间单独开帖。请大家跟帖做。

 

上次作业看了,大家都很认真。今天接着往下讲。

 

韵、替、对、粘和谋篇

三、关于韵

这里说的韵,即押韵。无韵不成诗。中国自有诗起就讲究押韵,现在读诗经仍然朗朗上口,原因就在于押韵。古诗界现在一般遵从“平水韵”。

诗是用来吟诵的,押韵为的是抑扬顿错,上口顺畅,用来增加美感的。这是其一。再就当时而言,由于中国地大,方言不一。李白甘肃人,杜甫湖北人,白居易山西的。口音肯定不一样。古代考科举就得有一个统一的韵,不然没法整。诗词文章各用各的方言?乱了套了。考官也无法判呀。所以,唐代朝廷颁发了一本统一韵书,唐韵,也叫官韵。大家都按这个写东西,跟现在推广普通话一个道理。到了宋代,进一步规范,出了平水韵。清代出了词林正韵。现在写诗写词基本沿用这两部韵。

平水韵106部是这样的:

上平:一东的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上平:三江

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

106部。

绝句平收的三个韵脚,就是押三个韵。仄收的两个韵脚,就是押两个韵。

先举个"平水韵"表里同韵部的例子。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O

村庄儿女各当家。O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O

首句平收,麻、家、瓜三个韵脚同一韵部----六麻韵。

关于平水韵表,网上有,请大家查并收好备用。

至今在正式场合,比如:正式比赛,或在某个诗词论坛,仍要求一律用平水古韵。所以写古诗时凡押韵,你尽量对照“平水韵”表去写,争取所押之韵在一个韵部里。

但时间过去一千多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水韵的同一部里,现在读起来也有完全不一样的韵。比如:同在上平三江韵里。江与蛩(发穷音),现在读起来,八杆子打不着。还有,现在的同韵音,在平水里却完全不在一部里。比如:泄和泻。雨和语。现在同音,可平水韵里却不在一部里,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怎么办呢?这就要在在平水韵部里挑,挑现在仍押韵的字当韵脚。这不就解决了?如果机械地用平水韵,第一个韵脚你用江字,第二个韵脚你用蛩字。不能算你错,但这诗可就整个一没法读了。这是一。另外,还可放宽。尤其是初学者可用今音押韵,可以以新华字典为准。凡汉语拼音韵母一致,就算同韵!让大家都能进门里来。比如:

“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甚至,还可以放宽一些。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下面举个用今音柙韵的七绝,随便网上找的:

华章百看心无厌,

糟粕开篇顿感烦。

妙语赢得天下慕,

豪情尽洒万人前。

平起仄收,所以两个韵脚,烦与前。按平水韵“烦”属【十三元】韵,“前” 属【一先】韵。不在一韵部,应当算出律。 但这两个字fánqián 韵母一样,按今音这也算合韵。

有人要问,即然韵母一样就算押韵那又为什么论坛里不待见用今韵的呢?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允许用今韵是为了让学诗者能尽快入门吧。等你入了门再说!哈,所以,我们先甭管什么平水韵,先写起来就是了。入门后,随着水平提高,你就自然会用古韵了。

下面说说用韵的一般常识。

避忌:

1、忌重韵,同一韵字不能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

2、避同义字相押。尽管同一韵部,但意思一样的。如:花、葩、芳、香等。

 

关于首句用韵:

首句平收需要押韵时。这个韵脚可以用邻韵。“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声是八庚韵。音是十二侵韵。再如:东冬;支微齐;鱼虞;佳灰;等。

注意:只仅首句可用邻韵。这种写法在当时曾一度很时髦。当然,你要用今韵就自然没有以上问题。

举例: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十二文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十三元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十三元

 

关于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韵就讲到这吧,有问题没有?

 

四、关于对

“对”。就是上下句相对。怎么才能对好。这点大家都是对联的高手,都很有经验了。无非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所以,这个“对”好理解,一点即通。

讲讲绝句与对联不同的特点吧。

先说对联,对联的上下两句,要求平仄、词性、语意节奏必须严格相对。而绝句呢?我们知道,绝句是由两个联组成的。而这两个联在分别相对时,除要求平仄必须相对以外,词性和语意节奏对不对无所谓,没有强行要求。

举例: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仄仄平平仄仄平

石矶西畔问渔船。仄平平仄仄平平

桃花尽日随流水,平平仄仄平平仄

洞在清溪何处边?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看,第一联平仄是相对的,第二联也是平仄相对。都非常规距。而词性并不严格相对。

再举例: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仄仄仄平平

单于夜遁逃 平平仄仄平

欲将轻骑逐 仄平平仄仄

大雪满弓刀 仄仄仄平平

上边同样,平仄绝对没问题。词性并不严格。甚至语意的节奏也不严格。看下面的语意节奏:

欲将/轻骑/  这个是二二一节奏。

大雪//弓刀  这个就二一二节奏了。

我上边举例是想说明,绝句与对联在“对”的要求上的不同点。那么,是不是绝句必须按上边我讲的写呢?当然不是了。绝句虽不要求对仗,但实际上有对仗的绝句也不少。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平仄、词性、语意节奏上都非常严格。在诗里这叫“对仗”。

可以这样说:写绝句时要么你甭对仗。如果要用对仗了,那就最好要在对仗的联中遵守平仄、词性、语意节奏的绝对相对。

绝句不要求非得对仗。顺便说说律诗,律诗与绝句不同,不同点就在于,绝句可以不考虑对仗,律诗必须要有对仗。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尾两联不对仗,中间的颌联、颈联。必须对仗。颌联还可含糊一些,比如词性稍差或半对半不对。那个颈联,也就是第五、六两句,那是非工对不可的。这是律诗格律上的要求。

下面贴首七律,注意看颌联

[三、四句]、颈联[五、六句]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颌联、颈联对仗,而且均为工对。首联尾联在保证平仄相对下,挥洒自如。看尾联后三字语意节奏:应官/  /转蓬 语意节奏是故意不相对的。造成参差感。这种写法很普遍。

综以上,“对”首先就是要讲究诗中每联的平仄相对。哈,一说到平仄,问题又来了。就是我们常遇到的今音古音的问题。严格讲,写古诗要求一律用古音。平时对联时我们所掌握的古音字这回就派上用场了。好在大部分古代字平仄没什么变化。主要是入声字的问题。这只能在平时多积累了。另外,有个古音字表,玉儿那里有,讲完这节课请她发一下。

也就是说,写古诗必须要有意识的去用古音思维。这个别含糊。跟对联一样,时间到了,自然就掌握了。运用平水韵和熟练的运用古音,这是学诗的基本功。不着急,先用今音,逐渐丰富,逐渐提高。

把以上总结一下。

1、写绝句必须保证每联平仄相对。如不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失对”。

    2、如对仗就必须保证对仗的工整、不但平仄,词性和语意节奏也要对上。

    3、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语意节奏,使其更加具活泼感。

关于对就讲这么多,有问题吗?现在提。

 

五、关于粘

上边的“对”,是说一首诗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们是平仄相对的关系。

下面说的“粘”是说一首诗里联与联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相粘的关系。绝句是四句分两联。两联之间要相粘。具体就是第三句向上去粘第二句。要平粘平、仄粘仄。粘就是平仄要一样,相同的东西才能粘合在一块,之间才没有缝儿。

举例: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粘缝在这。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名成八阵图

平平仄仄平

江流石不转

平平仄仄仄

 

再举例: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仄仄平平平仄平

江枫渔火对愁眠。平平平仄仄平平

姑苏城外寒山寺,平平平仄平平仄

夜半钟声到客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二两句相对,二三两句相粘,三四两句相对。

注意:原则是前粘后不粘。因为尾字有押韵问题,粘至尾处平仄肯定不一样。所以前四个字必须要粘。又由于一三五不论。所以,主要看二、四两字。这两字是关健,是必须要粘的。

为什么要粘?这是一首诗语音变化所要求的。因为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呢,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讲究粘对能使整首诗的平仄有变化、有回环,使诗的语音节奏优美、通畅。也有例外,就是折腰体诗,不粘。这个下堂讲吧。

好了。讲到这里。五、七绝的格式就不用再去查翻了。你们已经能背下来了。如果我出题,五言绝平起仄收。你脱口而出:平平平仄仄 接着第二句“对”,仄仄仄平平。第三句“粘”,仄仄平平仄。第四句“对”,平平仄仄平!

不仅如此,排律我们也掌握了。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循环往复。只要第一句一出口,往下就全有了。

今天就讲到这了,没作业。有时间再看看我的讲义。练习一下背格式。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我要注册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3-29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