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楼
发表于 2012-5-21 10:01
|
在河南的很多地方,都有山陕会馆。在明清时期,陕西、山西两省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当时,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山陕商人结合后,在很多地方建造山陕会馆(也称西商会馆),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仅河南就有开封、周口、洛阳、南阳多处山陕会馆,而南阳一地尚保存完好的就有社旗会馆、邓州会馆和唐河会馆。
所谓唐河会馆,就是指唐河源潭镇的陕西会馆,又叫关帝庙。
唐河,位于南阳盆地,属于长江流域的唐白河水系,古谓泗水,唐代称泌水,清代始称唐河。它发源于方城县境内伏牛山脉的七峰山,其源头的潘河、赵河在社旗县赊店镇交汇南流,经唐河县、新野县,汇集比河、桐河、泌阳河、三夹河等10多条支流后汇入白河,而后入汉水,最后归入滔滔长江。它全长230多公里,流域面积8600多平方公里,贯穿南阳盆地腹地,两岸地势属川谷形,河道弯曲,水量丰沛,航运便利。清人郭平鼎《唐城怀古》诗云:“毂击戾摩比户卦,淮襄千艘竞并冲。”显示了唐河沿岸城镇交通和商业的繁荣景象。
从汉口到社旗这条“黄金水道”号称“茶叶之路”,可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比美。明清时期,西商大量采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湖北蒲圻等地的茶叶,形成批量后大都由水路运抵汉口,由汉水至襄阳,转泗水(今唐河)北上达赊店,再由赊店改陆路,用马匹、骆驼驮运北上,过平顶山、洛阳,渡黄河,入太行,穿过晋城、长治,出祁县,再经太原、大同分别到张家口或今呼和浩特,然后换乘骆驼,穿越戈壁大漠和外蒙直至俄蒙边界的“买卖城”恰克图或库伦,与俄蒙商人进行面对面的贸易。
不幸的是,后来由于京汉铁路贯通,再加上河流日益细小,已经失去了水路交通的优势,昔日的辉煌慢慢消融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当初的喧嚣也归于沉寂。而今,似乎只有矗立在风雨之中的山陕会馆在诉说着西商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