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林寺位于镇平县境内的崇山峻岭中,东临二龙,南毗高丘,北倚寺山,西接内乡。这里山峰巍巍,直插云汉
该寺位于发源于尖顶山的鄢陵河源头,被一个叫椅朵山的山峰环抱着,在这个大自然赐予的圈椅般的椅山上,是一片千余亩的原始加人工的莽莽林海,松杉参天,林涛吼吼,绿竹婆娑,百鸟鸣翠。其绿树掩映中,就有这么一座千年古刹——宝林寺。
中原是以河洛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宝林寺所在地,又是楚汉古道上的战略要地。自公元前59年,建都洛阳的汉明帝,派三僧牵一匹白马西游取经,早于唐僧取经六百余年。经历千辛万苦取回经后,白马累死,后建了白马寺藏经传佛。其佛教首先兴起的就是中原大地,尤其是明帝之父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南阳盆地。
宝林寺所在地的椅朵山,当然是块建寺布佛的龙头宝地,她头顶宝林碧冠绿须,口吐鄢陵清泉,不远处的孪生兄弟山——东西尖坡就是她的两颗龙牙。自明帝起,此地向来是高僧主持选址建寺的风水宝地,也是历代皇帝争相建立皇家寺院的龙泉之地。
西晋泰始元年,即公元265年,此寺已果然真建成了一座气势辉宏的武帝司马炎皇家寺院。从现已发现的立于泰始年夏,主持僧为大乘的碑文上写到:“钟楼两厢具齐备,浩浩荡荡众百僧。”可见,当时
寺院规模之大,规格之高。
可惜的是,战争是残酷的,由于皇宫内部的争权夺利,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的天意信条,使史称“八王之乱”战火中的宝林寺惨遭兵焚。
数年后,***平稳,湖广荆山人士马公克让到此,甚感痛心,便慷慨解囊,斩荆棘清瓦砾,予以重建,伽兰、观音、大佛殿、东西廊房等,并访遍名师,从香严寺高僧月岩禅来弟子明惺和尚来主持,后逐步又发展到众僧百人,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又到西晋末年到东晋时的皇家寺院。
宝林寺,这座千年古刹,随着历史长河的沉浮而兴衰不定。天下太平时,皇家及佛界,总不忘重修此寺。从现存的碑文中可以得知,明嘉靖年间,清康熙、乾隆等帝都光顾和下旨缮修过此寺。康熙大帝还亲封方圆十里之内划为寺产。到了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也在寺前的千年冬青大树上拴过战马,由于鉴此地当时已又一次毁于兵焚,荒草遍地,硕大的蚊虫咬得战马直立嘶鸣,便下令免除此地山民的三年劳役赋税。
抗战期间,宛西民团司令、国大代表王金声,在汤恩伯将军的支持下,在该寺建立了兵工厂,因该处水质好,淬火的枪管质量高、打不红、声音好。该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大到机枪、小到枪及各型号子弹都能造,造出的武器整整装备了汤恩伯的一个师。兵工厂兴盛时用人三百七十余,吃井水七眼,建房70余间,无疑又对该寺这清净之地是一次毁灭性的破坏。
现在,只有可怜的寺院7间房屋和寺后的一座被“文革”中砸得残缺塔顶而文字斑剥隋朝建立的石塔及文物石碑等,被列入省级保护文物之列。
鉴上所述,宝林寺历史之久,远超过少林寺。历史的几经辉煌可见一班,千年来,受损遭毁及今日之破损简陋令人心寒。当今盛世,佛教鼎盛,恢复宝林寺塔历史文物趋过历史盛状,保护旅游资源,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最大善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