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评论员:莫飞 9月11日,日本政府上演“购岛”闹剧,与“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签署所谓钓鱼岛“买卖合同”。此事一出,中国政府高层、军界等密集表态,严厉谴责并警告日本。针对钓鱼岛问题,中国出现重要拐点,先礼后兵,发出全面备战信号以警示日本。 除中国政府一贯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立场之外,官媒《人民日报》透出重要讯息: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绝不会以牺牲领土主权为代价,不会受限于“韬光养晦”。国防部亦指出,“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军报则宣誓:全军官兵随时准备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任务……这些信息立刻打破了此前外界对中国处理钓鱼岛问题不会动手的猜测底线,明确警告日本不要玩火,必要时中国就会亮剑。 中国崛起现外交新姿态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对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时郑重表示: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决定。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警告日本如果一意孤行,一切严重后果由日方承担。香港《明报》指出:“胡总此番讲话绝非司空见惯的套话,而是先礼后兵。”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相继在会见外国政要等不同场合再次表明中方立场: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中国外交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等机构,也对钓鱼岛问题做出回应,要求日本撤销所谓的“购岛”决定。 中国多位高层领导人及政府部门针对与某一外交争端发起连续而强大的外交攻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理外交摩擦中非常罕见的现象。它代表了中国在迅速崛起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新姿态,显示出更强大的民族自信。 战略清晰多手段震慑日本 中国在反制日本的思路上更加清晰和具体,在政治及外交之外,运用法律、军事、经济、舆论等手段步步为营,有策略、有步骤地对日本形成真正的威慑和压力。 日本实施所谓“国有化”之后,中国政府立即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中国气象台海洋气象预告中首次包括了钓鱼岛;中国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巡视……这是立场的重大调整,意味着中国不再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预示将有系列措施宣示主权。 《星岛日报》引述《中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规定说,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国领海的权利,而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国领海须经中国政府批准。如有外国船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中国有关机关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与此同时,中国四大军区各兵种军演进入高潮。南京军区解放军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北海舰队出动主力演练信息化联合对抗;济南军区在演练强行登岛对抗后,又用“飞豹”战机演练了超低空掠海突击海上小岛的情形。北京战略学者胡思远说,这种攻防作战演习信号很清楚,就是警告日本,中国不说空话,对保卫钓鱼岛有准备有能力有信心。 罗援少将在军报发表文章,更直白地说:“中日军队又不是没有交过手,我们用从你们手中缴获来的‘三八大盖’和‘山野炮’打败了你们的精锐部队。”这些都显示出中国不好战的正义立场和不惧战的坚强决心与信心。一句话,中国军队会动真的,日本人要想清楚。 我们看到,中国媒体已展开大规模声讨日本“购岛”的宣传攻势;中国商务部也不排除运用经济手段制裁日本;可以预见中国对日本反制行动将全方位展开。 两岸分别行动维护中国主权 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不应该忽视台湾地方领导人马英九在身处复杂的内外政治环境下,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值得我们称道。 7日,马英九在海空军戒护下搭乘空军S-70C直升机前往距钓鱼岛主岛仅140公里的彭佳屿,宣示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11日,台湾外事部门官员杨进添召见日本驻台代表,严厉谴责日本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并立即召回驻日代表沈斯淳。台湾“中央社”援引马英九的话说:“不论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或‘私有化’,当年窃占我领土的本质不变”。 马英九7月就曾针对钓鱼岛议题向日方表态:“基于民族大义,中国主权必须坚持,一寸都不能让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12日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两岸各自采取的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举措,都会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决支持。 虽然两岸不曾对“保卫钓鱼岛主权”进行直接对话,但马英九“一寸都不能让”与外交部“海峡两岸中国人都有责任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的声明遥相呼应。事实上,两岸已经在“维护钓鱼岛主权”这一政治议题达成了“基于民族大义”上的政治共识。采取分别行动维护中国主权,是两岸目前理性务实的深度默契,令海内外华人拍手称快。这也是两岸进一步修好的一剂良药,在推动彼此政治互信与合作上将发挥重大作用。 钓鱼岛争端及保钓运动由来已久。今次事态发展的背后,折射出在中国实力的强大、心态的变化与智慧的提升。中国政府和普罗大众,包括台港澳同胞及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在内,希望以此次捍卫钓鱼岛主权为契机,重新翻开和检讨历史,拿出务实行动,彻底洗刷百年的耻辱,赢得世界对炎黄子孙应有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