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1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州市参加河南省笫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人员及项目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5-23 1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州市参加河南省笫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教练及领队一马雷石
马雷石,中国武术六段,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南阳市清真寺志》,《武魂》杂志编委,中国武当武术联合会理事,南阳市武协副主席,南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会长,邓州市武协主席。
  1990年起在国家武术刊物《武魂》、《精武》、《武林》、《搏击》等杂志撰文百余篇,2001年接待日本《武术》杂志社村上正详、字律彻郎、甲斐正也一行来华访问心意六合拳,并在该刊2003年冬季刊中刊出了介绍文章及拳照。2005年专著《邓州心意六合拳》一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多次参加或率队参加各种武术比赛,曾任漯河“河南心意六合拳交流赛”裁判。在全国首届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武术比赛二等奖,在第五届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上获优秀征文奖及传统武术技艺奖等。所率弟子两次参加河南心意六合拳交流赛获第一名30人次,第二名25人次,第三名20人次及多项荣誉奖项。
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式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
2011年5月率弟子参与了河南卫视国际视频道,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实片《心意六合拳》的拍摄。
2012年6月1日,率弟子参加中央电视台邓州市形象宣传片及画册的拍摄。
2012年6月10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测试赛暨南阳市第三届传统武术运动会,荣获个人拳术器械金奖各一枚;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优秀组织奖”集体银奖一枚,集体三等奖一枚;弟子荣获个人拳术金奖一枚,16人荣获一等奖,20个荣获二等奖,16人荣获三等奖,在个人器械比赛中,21人荣获一等奖,12人荣获二等奖,17人荣获三等奖。
中央四套、河南卫视、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媒体都对他有专访。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0 收起 理由
时光章【光影】 + 30 活动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0:59 | 只看该作者
  王霞简介

王霞,女,中国武术六段,现任南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理事,河南邓州市武协副主席。随粱小伟习太极拳,又随丁心忠习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势拳、回回十八肘。

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势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

2011年4月参加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研讨会.。

2011年5月作为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了河南卫视国际视频道,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实片《心意六合拳》的拍摄。

2012年6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邓州市形象宣传片及画册的拍摄。

2012年6月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志愿者。

2012年6月九一10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测试赛暨南阳市第三届传统武术运动会,荣获个人拳术器械金奖各一枚;

2012年7月31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赛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6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8日,参加九一八广场文化活动。

2012年9月22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展示。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式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

  2010年参加香港第八届武朮节荣获陈氏太极拳等三名。

  2011年4月参加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研讨会.。

2011年5月作为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了河南卫视国际视频道,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实片《心意六合拳》的拍摄。2012年6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邓州市形象宣传片及画册的拍摄。

2012年7月31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赛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6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8日,率弟子参加记念九一八广场文化活动。

    2012年9月22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展示。

             参赛项目一心意六合拳简介

邓州心意六合拳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个重要支派,保留着古传心意的古典练法和原始体系,因其主要流传在南阳地区邓州市境内而得名。

据古传心意六合拳拳谱记载,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里宗村人氏姬际可(字龙峰)所创,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现代内家拳(内家拳指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鼻祖。心意六合拳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取诸世间十种动物之灵性与本能作为训练手段,以心意为宗旨,以六合为基本要求,动作简单,而内涵丰富,寓含中华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之理,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优秀内家拳种。

张志诚阿訇,在洛阳从马学礼习武,师承马学礼先生.张志诚阿訇,乾隆四十年(1775)至嘉庆末年(1820)在邓州南清真寺任教长时传邓州传于马殿一、马殿甲、马占山、张海洲等,张海洲传吴太廉、李六合、刘化鸟等,吴太廉传吴喜林、吴太秀、吴太兴等,吴喜林传吴青堂、陈合龙等,陈合龙传陈同林、陈宗照、马雷石传丁心忠、丁心忠传王霞等。

武术谚语云:“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心意六合拳动作紧凑,发力迅猛,历来是最宜于实战的拳法,所以,历代对于心意六合拳的传承都很保密,造成了心意六合拳传播范围狭小的局面。当代著名的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的形意拳正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个分支。心意六合拳不光有很强的技击性,还有很好的健身养生的效果,长久盘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心意六合拳是中华传统哲学的一个载体和缩影。心意六合拳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以六合作为基本要求,融合了中医的经络、气血学说,还包含了道家修身养性的文化。心意六合拳讲究虚实、动静、刚柔、起落、进退等,这正是《周易》学说“太极阴阳”理念的具体应用,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内对人五脏,外应人五官,则又是《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具体体现。心意六合拳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科学,从哲学和医学的高度上来认识人体,指导武术的锻炼。并认为“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体现了古人人天合一的整体哲学观。心意六合拳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拳法,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州心意六合拳的拳法内容包括:拳法有六艺、七拳、十大真形、单把若干、老三拳、七膀、七炮、十二大势、四把锤、蝴蝶手以及全捶、六合崩劲、六合劲、青龙出水等套路;器械有十三枪、二十一枪、六合枪、沥泉枪、三十六棍、七十二棍、六合刀、双手剑、双锏、春秋大刀、连枷棍、老君锛、九节鞭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0:59 | 只看该作者
邓州市参加河南省笫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人员及项目简介            

               

                               丁心忠简介

丁心忠,中国武术五段,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邓州市武协副主席,河南省邓州市人,1968年出生,自幼随潘富申习心意六合拳,后又随马雷石习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势拳、回回十八肘。现任南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理事。2004年评为中国武当武术家,2004年在全国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赛中,荣获长短兵器各一等奖,荣获自选拳一等奖,荣获十大真形、四把锤各一等奖。2005年参与了香港纪实片《奇兵器》的拍摄。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势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2010年9月参加河南省笫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优秀奖。2011年4月参加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研讨会,中央四套、河南卫视等媒体都对他有专访。

                     参赛项目一回回十八肘简介

   回回十八肘他和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势拳合称为是中国穆斯林三大宝。回回十八肘是回族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回回十八肘历来密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

流传在邓州的回回十八肘发源于明末义军将领水好成,承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保留着古代传统技法的精华和特色,又是富含伊斯兰教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稀有拳种。

在水氏家族近现代可知的传承情况如下: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1786年一1896年)—水腾龙阿訇(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年-1944年)—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年-1959年)、水献之等—水仲贤、水普慈(1920年-2006年),水普慈传马雷石,马雷石传丁心忠。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

回回十八肘是回族人民特有的武术拳种,所以本拳种中深深融入了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以及各种礼仪等,包括礼拜、净身等生活习惯,是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独特拳法。回回十八肘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恩赏之意。伊斯兰教的所谓天道五功“念、礼、斋、课、朝”,就是心、身、性、命、财五方面的要求,而实事上是在讲一个“忠信真主”的虔心,也就是修心养性,可以说回回十八肘是伊斯兰教的一个载体和缩影。回回十八肘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

    回回十八肘包括礼拜內修、单势内修、十八肘法、二人对练等内容。

礼拜內修是对人身内五脏六腑的锻炼,主要有:洗手、灌肘、漱囗、呛鼻、洗胡须、摸头、抹两耳、摸脖子、净下、举意、抬手、束手、鞠躬、叩头、跪坐、出色兰、接肚娃等內修法。可修出武术中要求的整体劲力和本能发力。口诀为:一立柱、两扇门、一横轴、两车轮。

单势内修是对身法的综合锻炼,主要有:贯顶、 两扇门、老头看瓜、凤凰展翅、 白鹤亮翅、分水势、扒墙头、 赖熊伸腰 、擂鼓势、搬制石、拉弓射箭、婴儿玩、狮子大张嘴、狮子吼等内修法。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出运动中的整体劲力以及本能发力,并能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性。

十八肘法包含:十八推肘,十八化肘,十八肘法(上挑肘、下劈肘、 前扫肘、后击肘、內裹肘、外撗肘、下沉肘、前挫肘、 翻身肘 、磨身肘 、滚身肘、前顶肘、内夹肘、连环肘、斜撑肘、双崩肘等十八种肘部发劲方法,配合手法、步法、身法的变化,同时可手、脚、膝、胯、肩并用,前手化解,后肘进击,两手对争,阴阳变化,一肘二手三手连环不断,故称忙三手,击敌于防不胜防的妙用。

肘为人体中节,一般屈肘时,将肘尖和接近肘尖的上臂前臂的部分,作进攻与防守动作的方法,而且屈臂为肘,肘尖而硬,乃是凶险利器,攻击力强,肘的招势隐而短速,而且变化莫测,可攻可守,简便易行。尤在贴身短打时较易发挥其攻击效用,有败中求胜的妙用。故有“远用手脚,近用肘膝,宁挨十手,不挨一肘”之说,可见肘的威力。故肘法自古为拳家所重视,为拳艺中精萃,秘不外传,近代少见。

常盘回回十八肘,可盘出手脚齐到,贴身短打,加上浑身七星用法,击敌时有意想不到的神用。  

      参赛项目一汤瓶七势拳简介

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为富含浓郁伊斯兰特色的一个武术拳种,他和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合称为是中国穆斯林三大宝。汤瓶七势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故称为汤瓶势,其主要内容由七大劲法组成,所以也称为七势拳。据先师讲解,七势拳又称“七声拳”、“七圣拳”、“七胜拳”。传说汤瓶拳为七位圣门弟子所创的拳或说是七位圣门弟子七次圣战后所创的拳法。

   据现代考证,汤瓶七势拳是由明末开封县朱仙镇北大寺的大阿訇李拜斋阿訇(姓李名忠信,字敬儒)所创始,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邓州汤瓶七势拳始源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开封朱仙镇著名武师唐大用所传,唐大用生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同治末年卒于穰东镇。道光元年(1820年)唐大用武师受邓州市穰东镇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之邀请,来至穰东清真寺教拳,传人有唐万义、水腾龙、水应龙、马步衢等。在水氏家族近现代可知的传承情况如下: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1786年一1896年)—水腾龙阿訇(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年-1944年)—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年-1959年)、水献之等—水仲贤、水普慈(1920年-2006年),水普慈传马雷石,马雷石传丁心忠等。邓州的汤瓶七势拳保留了汤瓶拳清代初期的形态和面貌,是中国古拳法的一个活化石。

汤瓶七势拳有完整而独特的练功体系,法简效宏,注重内劲,动作紧凑,无花架子,注重实战。不仅有很强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由于汤瓶七势拳历代在回族群众间流传,外界知之甚少,为中国武术界中的一个稀有拳种。现代传承濒危,亟待加大力度进行抢救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是汤瓶七势拳内修功汤瓶手,又名十二手贯劲法,可拔开拉长十二经筋,打开十二经筋循行路线之“结”和“聚”之处及散布之处,有调理经筋的阴阳平衡,发出汤瓶七势拳所独有的劲力来的。

   是汤瓶七势拳汤瓶身和碾步眼 汤瓶势为汤瓶七势拳的核心功法之一,此势是盘出汤瓶七势拳中最主要的中节贯劲之法,汤瓶七势拳也因汤瓶势为名。碾步眼可盘出汤瓶七势拳的下三节贯劲之法,使步法稳灵多变,随心所欲。:

    汤瓶七大势、四十九势和六路钻

汤瓶七大势子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变化并配合哟、喝、嗳、哈、咦、哼、嘿七种不同的发声。七势拳是以此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称汤瓶拳势七势拳。

四十九势是从七大势中,随对方变化而变化的四十九种劲力变化的应用,一势中可变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

六路钻是一套打法,一路:夺中门,二路:边门转,三路:撑劈钻(中门),四路:顺拽踢(边门),五路:外撇柴(边中) ,六路:翻身肘(边门)。   

汤瓶七势拳器械,枪、刀、 掍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1:00 | 只看该作者
            孔令闯简介

孔令闯,男,河南邓州市武协副秘书长。随丁心忠习心意六合拳、汤瓶七势拳、回回十八肘、蒙古拳。

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势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

2011年4月参加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研讨会.。

2011年5月作为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了河南卫视国际视频道,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实片《心意六合拳》的拍摄。

2012年6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邓州市形象宣传片及画册的拍摄。

2012年6月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志愿者。

2012年6月九一10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测试赛暨南阳市第三届传统武术运动会,荣获个人拳术器械各一等奖.

2012年7月31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赛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6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8日,参加九一八广场文化活动。

2012年9月22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展示。2007年作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和汤瓶七式拳代表传人参与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中心和中国武协主办的大型中国传统武术纪实片《中华武藏》的拍摄。

  2011年4月参加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研讨会.。

2011年5月作为南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参与了河南卫视国际视频道,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纪实片《心意六合拳》的拍摄。2012年6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邓州市形象宣传片及画册的拍摄。

2012年7月31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武术赛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6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展示。

2012年9月18日,率弟子参加记念九一八广场文化活动。

2012年9月22日,率弟子参加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展示。

    参赛项目一蒙古拳简介

在武术界,蒙古拳是个稀有拳种,是由元朝蒙古后裔所留传下来的。历史上,由于明王朝的建立,来不及北归的蒙古皇子滞留中原,隐居于民间,在汉人的保护下,数百年来繁延生息,形成了镇平、邓州一带的蒙古族支系。蒙古族人在长期与汉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擅长的摔跤和射箭技艺与中原武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拳训练体系。蒙古拳一直在宗族内部秘密相传,代代习练,因此外人很少见到,在武术界更是一个谜。因而,蒙古拳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外人实难一见,其传承历史亦无法详细考证。

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1908——1980)自小练习少林和心意拳械,功夫过人,并向同族人学得此拳。王先生痴迷武术,练功十分刻苦,终于在蒙古拳法上具有了很深的造诣。据《镇平县志》记载:“民国20年(1931年)武师王俊三、吴佩林,经省第四届国术考试后,选拔出席在开封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会……25年(1936年)武师王俊三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全能第二名,被吸收为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1985年省举办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王俊三珍藏的民国25年(1936年)在省第二届骑射及比武大会上获得的纪念章和中华国术研究社会员证等4件珍品,被国家体委选中,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武术馆内。”由此可知,王俊三的武术水平可见一斑。

王俊三先生学得蒙古拳之后,深知此拳的珍贵,除了与挚友心意六合拳大师水普慈先生交流换艺之外,从不示于外人,传人甚少。王喜安是王俊三的独子,从小接受系统的蒙古拳训练,其父按照传统练功的程式,教授极严,一度使王喜安难以忍受,但只能咬牙坚持,否则便遭到父亲的毒打,最终造就了王喜安高超的功夫。
    王喜安先生成年后在镇平医院任医师,正常工作之余不忘练习蒙古拳,并积极参加各类武术活动。1982年参加河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获优胜奖;1984年赴洛阳参加河南省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录相活动,其蒙古拳的录相资料保存在洛阳档案馆;自1978年以来,历任镇平县武术比赛裁判、裁判长、顾问等职,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至今他已年过八旬,耳不聋,眼不花,满头黑发,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现今他经常骑着自行车访友、出诊,从外表看至多六十岁,更神奇的是他的应激能力极其灵敏。在今春的一天早上,他正在给我们讲拳,一好奇者走到他的背后前来观看,只见他一激灵,突然滑步转身闪在那人的旁边,我们都甚感诧异。后来我们开玩笑试验几次,均是如此。他解释说,练武能够延年益智,开发大脑,在危险来临时能够产生灵感,采取相应的策略,本能的做出反应。由此可见蒙古拳的训练效果。      

 蒙古拳是以蒙古族摔跤的晃过架演变的滑步为基本步法,以拉弓射箭演变的脊椎六面发力为劲力传导的根本,以仙鹤呈祥式为母式,讲究提打落合、闪战腾挪、惊颤抖擞,融合了传统武术的踢、打、摔、拿之技法,总体上体现了避实击虚、以弱胜强之精巧。其步,前后左右、脚无定处;其掌,攻防相济、变化莫测;动其身,双掌如飞凤,身动似游龙,脚踏弧形步,观形赛如风;其防,两手不离腮,两肘不离肋,手与眉齐云蔽月;其结构,内有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外有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具有彼出我归,彼归我出,借人之力,顺人之势,制人之身,不与来势之顶撞,声东击西,刚柔相济,为实战之绝技。在医疗上,且有舒筋活络,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一、传承体系

王俊三→王喜安→仵锋、马雷石→丁心忠→ 李移山、孔令闯、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1:13 | 只看该作者
王霞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0 收起 理由
时光章【光影】 + 30 好样的,向你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1:13 | 只看该作者
丁心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1:14 | 只看该作者
丁心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1:19 | 只看该作者
孔令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5-23 16:11 | 只看该作者
向邓州萧风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8:41 | 只看该作者

光学习不加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5-2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好 投票木分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5-23 22:10 | 只看该作者
好 投票木分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