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摄影何去何从:专访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7 |

色影无忌:那您的意思是纪实摄影仍然有发展的空间?
  普雷基:空间并不多,上帝是不会给你多余的空间的,空间是靠自己争取的,只要有人愿意做。譬如那些想发表自己作品的摄影师,除了纸媒,还可以尝试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把自己的作品制作成多媒体,制作个人网页等等,只要你愿意,那么空间就不会缩小。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7 |

“年轻一代对于某些认知的缺失让我担忧”

  色影无忌:如您前面提到的,可能现在的生活变好了反而也是年轻一代纪实摄影师们的苦恼?
  普雷基:这确实是矛盾的。像李振盛他们那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接触的东西仅限于中国内部;而现在一个18岁的孩子,他几乎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全世界,这在三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但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人能告诉他们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发展太快,无人知晓,所以他们会面临很多困惑,身份的不确定性,冷漠,被忽略等等。另一方面,父辈们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经历苦难的时期,所以也很少提及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这其实有害无益,因为这使得年轻人的生活被架空了,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维系着。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8 |
我很喜欢和年轻人相处,我其实不太喜欢和老头子在一起,呵呵,不过李振盛他们这样的除外,因为他们也很摩登(笑)。
  但在和年轻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对于某些认知的缺失,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们毫无准备,不知所措,这点让我很担忧。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8 |
 色影无忌:那您对年轻一代想从事纪实摄影方面的摄影师有什么建议么?
  普雷基:他们应该去行动,去努力,把每一个拍摄题材真正看成一个自己的项目,不要有太大的功利性。在资金方面,可以尝试申请一些组织基金,一些相关的奖项;或者做一些商业活儿,从中筹集一些必要的资金。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可以投资自己的项目。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8 |
 我知道刚开始的时候很困难。如果没有人鼓励,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可以沟通,你很难成功。在欧洲,在北美,摄影师总能找到一个交流的对象,这样的对象并不一定在经济上可以帮助你,但起码在精神上可以鼓励你继续。在中国,年轻摄影师们也可以这样多多交流,相互鼓励。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9 |
 色影无忌:您觉得还有什么潜在的有价值的题材值得关注?
  普雷基:温室效应啊,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化、移民,住房问题等等。选任何一个,挖掘它,跟踪它,最后作出一个总结。你必须首先说服自己,这是一个值得坚持的拍摄项目,你才有可能坚持到底。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9 |

“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

  色影无忌:您建议中国摄影师走出国门,还是在中国挖掘题材?

  普雷基:我认为中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题材。不过当然,有的时候,往往一个人身处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反而难以看清现实,所以走出去也不错。在非洲就有很多好题材,同样的,在美国,我觉得如果以中国人的视角去讲述美国的现实问题也将是很有趣的,就好像西方不少摄影师来到中国拍摄一样。

  你知道,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39 |

“调查研究对于纪实摄影来说是必须的。”


  色影无忌:现在从事纪实题材的摄影师似乎不太重视前期的调查研究,您觉得呢?调查研究是否必要?
  普雷基: 这可能是中西方不同的地方,我接触到的西方纪实摄影师大多有良好的文化背景,他们很多都是硕士,或者本科学生,因为喜欢摄影这一表达方式于是在毕业后改业,所以他们在文化上有一定的积累。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0 |
我知道中国的摄影师很多是自己摸索走出来的,学术上没有受过训练。但是现在信息发达了,只要上网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你要学会的就是分析和总结。
  调查研究对于纪实摄影来说是必须的,只有充分了解你的拍摄题材,才能拍出有价值的作品。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0 |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纪实摄影师需要一个伙伴或者说一个导师。就好像一个运动员需要队员和教练一样,你需要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交流意见的人,他可以评析你的作品,给出有价值的意见,使得你可以做更多的调查,挖掘的更深刻。就好像打乒乓一样,他可以与你互动。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0 |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摄影师可以多多交流,我知道一些画廊举办定期的交流活动,这是很好的彼此沟通的机会。当你了解别人在干什么的时候,会给你自己的计划带来动力与坚持。

  总之,一定要说服自己,如果你觉得做这个事情没有意义,那肯定是做不成了。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0 |

色影无忌:您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有没有在策划中的展览?
  普雷基:我在策划Don McCullin的中国行包括他在中国的影展。Don Mcullin是个伟大的纪实摄影家,尤其在战地摄影这方面。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观众可以认识他,了解他。他今年已经74岁了,不过我都能把老Robert带到中国了,McCullin的年龄怕什么呢?!(笑)

  另外我想把中国的一些年轻摄影师介绍到国外。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1 |

 色影无忌:纪实摄影师么?

  普雷基:是的,基本都是纪实摄影师。我觉得中国的艺术摄影师总体的境遇还不错。我知道一些摄影师的作品现在卖得很好,这其中有些疯狂的因素在,但不管这些成绩是不是与他们的作品相匹配,至少他们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但是一些年轻的纪实摄影师他们需要帮助。
  还有一些年长的摄影师,他们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国内却被忽视,让他们为更多人所知,这是我感兴趣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情。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2 |

 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简介:

  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共同创始人兼总裁、世界著名图片编辑和策展人,他曾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世界摄影最具影响力百人之一。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3:42 |

普雷基主修人类学和西非语文,后从事新闻工作,于1976年与美国著名摄影家大卫·伯耐特共同创办美国联系新闻图片社(Contact),该图片社迅速成为当年世界五大新闻图片社之一。

  除了担任图片编辑之外,普雷基还在世界各地策划过许多展览,其中“联系图片社:自越战以来的报道摄影"、"目击者:世界新闻摄影30年"和"摄影术发明150周年"曾在世界各国巡展,1988年也在北京和上海展出。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