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摄影史重要人物蓝志贵访谈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1 |

  还有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拍摄《批斗西藏“牛鬼蛇神”》时的情景,有一张《批斗西藏“牛鬼蛇神”》照片中的主角是西藏自治区当时的政协副主任朗堆贡嘎旺秋及其夫人。我当时非常同情他们,因为我了解他们,他们都是非常善良非常好的人,我1960年结婚时的新房就设在他的家园别墅的小姐屋里,他们的家人亲自为我准备的。几年以后看到他们这样的遭遇,我非常难受,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如实地记录着。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2 |
  黄:我们都知道,当时全国都在跳“忠字舞”,但藏式“忠字舞”很有意思,您能谈谈当时拍摄这幅作品的情况?
        蓝:1968年我再次到山南的拉加里进行拍摄,当时全国开始时兴“忠字舞”。当地有这样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们将藏族舞蹈与“忠字舞”结合起来,当时我就觉得很有趣,现在看来是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细节。这张照片上的表演者,男孩子都是一些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发育得很快,却穿着尺寸过小的上衣,显得很不协调。这些细节就像那个的代一样,是一个变化很快,很不协调的时代。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2 |
黄:作为最早一批使用彩色胶片的摄影师,您能否谈谈当时的情况?
        蓝:彩色摄影,西藏的朋友是有条件的。1954年底到拉萨以后,我们摄影股就从印度进口了很多柯达伊斯曼,德国的艾克发彩色胶卷和彩色套药。那时我们摄影股就进行彩色摄影、彩色冲洗。后来解放军画报社知道了,也要求我们从印度给解放军画报社进口一些彩色胶卷和彩色套药以及摄影器材等。《解放军画报》最早的彩色胶卷、套药等,一个是从西藏获得的,另一个是从香港进口的,我们就负责在西藏给他们购买彩色胶卷,套药及有关拍摄器材,我知道当时北京只有两家新闻机构使用和冲洗彩色照片,一是《解放军画报》,二是《人民画报》:新华社发黑白稿,一般不用彩色胶卷拍摄。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3 |

   黄:当时彩色胶卷是怎样运到北京的?
        蓝:那时候已经通车了,没有通车的地方是人拉马驮,运到甘孜、康定等通汽车的地方,再运到北京。


        黄:那么西藏拍摄的彩色照片应该比北京早一些吗?
        蓝:应该是旱,也可能是同一时期,都是那个时候,一九五几年。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3 |

  黄:您的作品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蓝:我的作品主要通过《解放军画报》、《中国摄影》、《民族画报》、《大众摄影》,还有北京一些展览,如全国影展、全军影展来传播。


       黄: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您好像也试图去转型,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蓝:到了20世圮80年代后,我从军队专业到地方,开头是转业到西南民族学院电化教学科,还接触到造型、图像等方面的工作,后来叫我当工会副主席,我完全不适应这个工作,那是搞群众工作的,关系很复杂。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5 |

   正在这个时候,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了《旅游天府》杂志,后来叫《西南旅游》,这个时候他们正需要我这个搞摄影的,于是我就把旅游摄影和风光摄影结合起来,做专业旅游杂志方面的工作。但做旅游摄影,风光摄影的同时,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时,还是没有忘记我的老本行,我依然拍摄了一些今天看来有价值的图片。再后来我就编那个杂志,我编的杂志每年六期,我干了10年,有60多期,《西南旅游》、《旅游天府》杂志,摄影、美术方面都属于我负责,我做责任编辑。


        你谈到的转型,我并不是很理解。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5 |
黄:您对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强调形式的摄影是怎样看待的?
        蓝:后来看到有些所谓的“现代摄影”、“抽象摄影”就不大喜欢。我们搞纪实摄影,觉得以后摄影走向一个光是拍光的形式,我就不喜欢。我还是喜欢有内容的东西。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6 |

    黄:您对20世绝90年代以来的中国纪实摄影如何评价?
        蓝:我已经13年与摄影没有任何关系了,对你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但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优秀的纪实摄影师,应该有他自己的个性,有他自己的认识,而且,不能屈服于任伺任务,包括金钱的诱惑。如果一个纪实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总考虑签约及适应某些财团和艺术机构的口味,那么他的个性就会淡化,他就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纪实摄影师;如果你对金钱有兴趣,经过你的努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业摄影师。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6 |
  黄:我再问您一个技术问题,我与南京师范大学摄影专业高才生汤溢和摄影系教师徐雪寒一起放大您的照片时,他们对您50年前冲洗的底片品质和保护得如此之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认为这批底片放大照片的品质可以与他们去年用依尔福专业底片拍摄的照片相媲美,甚至更好一些,您是如何做到如此专业的?
        蓝:其实我不敢与这些科班出身的师生的东西进行比较,他们应该更好一些。我在重庆皇宫照相馆当学徒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自己冲洗一直比较认真,西藏的水可能更清澈一些,我延长漂洗的时间。冬天在西藏冲胶卷,温度是很难控制的,温度下降很快,我用脸盆将温水放足,同时多加热水恒温,多观察温度。脑勤、脚勤、手勤,用土办法也很好地解决了恒温问题。关于底片保护,我全选用单边糊口的底片袋,从来不用中间糊口的底片袋,因为中间糊口的底片袋很容易污染底片。你不要小看这一点细节,其他人很多很珍贵的底片就毁在这个细节上。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6 |

  另外,我的作品,我排斥数码输出的照片,这不能说我的观念落后,我知道今天是数码时代,但我认为数码影像制作那个时代的东西不合适,如果以后你做我的展览,照片一定用纸基纸放大,用最传统的显影、定影方式制作照片。我认为这样的工艺放大的图像更符合那个时代的影像要求,用感光相纸、真正的照片反映那个时代更合适些。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6 |

  黄:那么没有底片的怎么办,像1955年拉萨全景的这张?
        蓝:那只能用数码输出,但绝不能太多,一两张可以,并且要加以说明,这是我的建议。我已经不参与跟摄影有关的事情了,你看着办吧。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7 |

  黄:您是什么时候彻底不干摄影的?
        蓝:1993年以后拍了一些照片,1995年以后我就把我的照相机封存了,刀枪入库不谈摄影。因为摄影是有艺术生命的,是有限的,高潮时已过了,它不像绘画、写作,作家越老越有体验,摄影不一样,体力劳动占了很大比例,过了那个黄金时代就不行了,你拍的东西就不行了,因为焦点都对不清楚了,所以我1995年就把我的相机封存了。封存以后,我就炒炒股票,种种兰花,拒绝了一切与摄影有关的事情,也不接受任何采访。


        你来找我,这不叫采访,我们只是摆谈摆谈。我与你是20多年之交的朋友了,我们拍摄三峡画册已经超过20年了吧。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7 |

  黄:是1988年,正好20年了。

    蓝:我们谈了这么长时间,我很高兴,与你交谈,我把一些忘记的事情都想起来了、这时很兴奋,什么都想说,最后的心情都敞开了,但我现在不做摄影工作了。


       注释:
   
    ①由于时间久远,个别人名字可能有误,与蓝志贵核实他也不能完全确定。
    ②茹遂初的作品《引洮河水上山》同时荣获第三届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摄影艺术展全奖。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7 |

  关于蓝志贵:

       蓝志贵,男,1932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巴县,第一代西藏题材摄影人。十八军进军西藏的随军摄影记者,是解放后最早进入西藏、记录拍摄西藏的二十余个摄影记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西藏生活和拍摄了二十年,拍摄了进军西藏、康藏公路建设、西藏平叛、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西藏文革等重大历史题材;曾任四川温江地区郫县武装部正工科科长、西南民族学院电化教学科副科长、西南民族学院专职工会副主席、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编审等职。

    黄建鹏,南京国人文化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志贵影展策展人。


[url=]共10页[/url]<<<12345678910>>>


蓝志贵(6)   西藏(598)   黄建鹏(3)   拉萨(171)   摄影家(61)   少数民族(14)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0 14:37 |
{:7_307:}{:7_307:}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