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长江:他们为我们点起灯塔,打起了火把
颜长江和阮义忠现场交流。jack摄
虽然“伟大”是一个很慎重的词,但我还是要用“伟大”来形容阮义忠先生所做的《摄影家》和李媚办的《现代摄影》杂志的结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学摄影的时候,对外界的信息很不了解。我感觉当时我们是在一个黑暗的地方去寻找道路,但是出现了两个人,他们是两个火把,这两个人就是阮义忠和李媚。我觉得是点燃了灯塔,打起了火把。
我觉得这个回顾展,不仅仅是在展出作品,而且涉及到了摄影生存,这个策划得非常好。表现一个人,和这个人对于中国摄影的影响。
我是靠摄影吃饭的,我也自己经常做一些图片专题,我觉得阮义忠先生的这些摄影,可以被称为是“东方第一专题”。他以非常纯净自然的心态来拍摄,这种心态到现在,我们还是非常少见。我们没有阮义忠作品中的那种优雅,我们目前做得更多的是,把摄影当做匕首和投枪。所以看阮义忠的作品,那真是拍得太健康、太自然、太优美,我们都带着战斗的情绪,我们的局限性可能也在这里。
颜长江,著名摄影师
陈传兴:他每次都在暗房里喝红酒,听黑胶唱片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200 快门: 1/60s 光圈: f4.5 7536_15174400_1.jpg (105.4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7 21:47 上传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200 快门: 1/60s 光圈: f4.5
7536_15174400_1.jpg (105.4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7 21:47 上传
陈传兴在阮义忠作品讨论会现场发言。jack摄
阮老师看起来长得严肃,比较苦心僧的样子,千万别被他的长相骗了,事实上,他进暗房的工作是一种享受,每次手工放大完一张照片时,他自己会喝一杯红酒,会放他喜欢听的黑胶唱片。这就是彻底的享受。从我这二三十年接触阮老师来看,他对生活的享受,就像他对一些细节的追求一样,他是一个在家的居士,他也吃斋,他在吃斋上也是有要求的,即便是吃斋,那也是吃好的斋。
陈传兴,台湾摄影家、符号学博士
陈申:阮义忠和方大曾50幅底片的感人故事我至今难忘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200 快门: 1/60s 光圈: f4.5 7536_15174400_1.jpg (35.4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7 21:48 上传
7536_15174400_1.jpg (35.47 KB, 下载次数: 1)
2014-12-27 21:48 上传
中国摄影出版社副总编陈申发言。jack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中的一个摄影家的作品,这个摄影家很年轻,只活了25岁(注:1912年生,1937年在战场上失踪),就是方大曾。当我把方大曾的一些底片和照片给他看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人很重要,他后来在整理出版方大曾专辑的时候,完全浸入了自己的感情。《摄影家》杂志第27期,就是方大曾专辑。前言写得非常感人,大致的意思是他借了方大曾的50幅底片,要拿到台湾精心制作,在《摄影家》杂志制作专辑发表,他带着这50幅底片和他太太袁瑶瑶坐飞机从香港回台湾,途中飞机遇到了剧烈的颠簸,一会儿飞机又趋于平稳,这时候阮先生说:我问我的太太,那一刻你想到了什么?他太太说:我想到了阮玺(注:阮义忠之子),因为他还没有成人,如果我们俩死于这场空难的话,那么我们的儿子怎么办?接下来,她问阮先生:你刚才想到了什么?阮先生说:我想到了我身上带的方大曾的50幅底片,他只活了25岁,这对他已经很不公平了,如果今天他的50幅底片再遭到不公平的话,那我就对不起死去的方大曾了。
所以他完全浸入了他个人的感情。
陈申,中国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
阮义忠(31) 广东美术馆(10) 颜长江(79) 顾铮(86) 李媚(24) 吕楠(9) 陈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