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征:摄影必须打破所有界限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3 | 只看该作者

王征策展的摄影家玛丽•帕里西作品《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4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家陈述:
《食物》这组作品,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几乎所有我的作品都有个人经历的元素,但又是真正食物的图片。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每逢星期一都煮汤,鸡汤或牛肉汤。对于一个在美国城市长大的孩子,印象中的食物总是在在超级市场里包得干干净净。有一次我父亲把鸡爪放在汤里,当我看到汤里那鲜黄色的鸡爪时,感到很恐怖。汤的这个记忆给了我创作灵感。我对食物的图片有很矛盾的看法和观点,我既看到食物的美味和美丽,也常常能看到它的恐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也就是你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做一些系列化的摄影推广?
        王征:严格的说,我们这些摄影师算是老一代摄影师了,马上50岁的人了。我们所谓的摄影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都是固定化了的。在这种固定化的状态下,我们有机会作为专家到国外去,就觉着有必要把自己的身份转变一下。所以,就更多地去做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摄影师作品,也得从国内推出一些摄影师。比如说今年,我们在国外做了很多中国专题展,比如说亚特兰大、波特兰,已经做了好几个中国摄影师的展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做了这么多推介工作,觉得西方策展人在策展组织和程序上有哪些需要中国策展人借鉴的地方?
        王征:西方更多是建立在一个民间的,大的文化和摄影基金下的活动,而不是由政府筹办。因此,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不强调规模性,他甚至往往把一个摄影节就做成一个酒店会议,围着酒店,天天讨论,天天在看,看照片,谈摄影,但是真正像中国这样全方位地拉开做展示的话,确实规模还不够。
有一些以展示为主体的,比如说荷兰那顿这样的一些,但整体量也都不如中国。他们注重的是每一个展览与空间的关系,每一个展览在特定展场下的布局和创造出来的新鲜的意义,可能是不太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5 | 只看该作者

王征策展的摄影家罗伯特•拉尼尔作品《花风水构成的自然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5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家陈述:
花、风和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自然的抽象画,我称之为Pollen Puddles。在美国南方的春天,经常有大雷暴雨,这些暴雨借风势倾落下来,伴随着电闪雷鸣,降雨量多达每小时5英寸,如果你有铁皮屋顶的房子,你应该可以在雨的鼓乐伴奏中睡个好觉。我时常在下午小休的时被屋顶的雨水声吵醒,风刮着雨停了,天又会亮起来,是那么美好。我醒了,抓起相机,出去拍片,我在街上寻找那些抽象的风景,有着新的发现,我厌倦了拍摄所谓完美的风景,以及精确的构图,我发现花、风和水在排水沟里混到一起的时候,我看到是大自然本身创造出一幅抽象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6 | 只看该作者

“展览都布好了,让我来看,我一看我就急了”

       色影无忌:可能是对于细节的呈现上,就做得比较好。
        王征:对。你比如说,这次我到这里的时候,大概是前四天,展览都布好了,让我来看,我一看我就急了,我说这事肯定不能这么做。他们把国外摄影师所有大文件用扩印的方式给打出来了,你想一下,扩印机打出来,咵一下子挂上去。我说这肯定不行,这样的话,那些国外摄影家要罢展的,到那时候,这就是一个政治事件,不是文化事件了。所以我就跟组委会好好沟通了一下。最后,他们连夜调了4台机子,爱普生和惠普的,把整个江南这一带的纸都集中在这里。以前是16寸,现在改为12寸。因为没纸,所以就改小,连夜工作,一直到昨晚12点,所有展览才布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6 | 只看该作者
他们认为展览就像过去那样扩印机打一打,只要能看得清楚就行了,而不是说要求品质,所以,这次做的品质不是够好,只有两三天的打印时间,1500多张照片,怎么肯能打出来呢,最后玩命总算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所以看展的时候,不同选题的作品尺寸都一样,都很小。
        王征:那也没办法。这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这么多展览,这么多容量,也不是说一下就能做得那么好。但同样来讲,我们在做的这种过程中一定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或者说中国的摄影以及摄影节,我们从活动层面上来讲,它也会一点一点地往前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200    快门: 1/125s    光圈: f7.1

所有的展览作品尺寸都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看你选的“美国项目”展览群,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人记忆,你最初在选题上有考究吗?
        王征:没有,这些参展的美国摄影师,是从几百个摄影师中选择出来的,之所以选择他们,我是希望中国摄影师看到他们。我们过去在看摄影的时候,首先是从类别开始看的。比如说我是纪实摄影师,我首先关注纪实,其他东西我连看都不看。比如说当代、观念的、个人的,个人情感的,个人记忆的。我们都不太看的。但是这一次,我觉得还是把这种丰富性做到。
        所以我才找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7 | 只看该作者

由摄影师转变到策展人的“丰富性”


       色影无忌:从传统的观看经验来讲,看此次你做的展览会有稍微的不适感,这个不适感是因为在众所期待的纪实展出中,看到了一些类似于风光的。
        王征:这种不适感,你说得特别对。实际上,我以前在宁夏的时候,或者我以前作为一个摄影师的时候,我几乎不看其他类别的,包括什么风光的。即便是拍得很好的,就扫一眼,不去想,但我这种不适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转变过来的,因为开始你要作为一个策展人,而不是一个摄影师的时候,你就应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需要迅速去补充,来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看摄影现象,这个时候,不管是纪实,还是别的,你会发现,那其中的合理性也是蛮有意思的。而且那种创造力也是让人感动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也就是把所有的界限都打破?
        王征:对,摄影一定要打破所有的界限。比如说我们由自然科学到物理,到化学的微分子,就像这种东西,他已经在边缘上有很多交叉,你在界定摄影方式的时候,也很困难,这个时候应该用一个表达程度怎么样?我们在哪个取向下表达的?而且在这个取向下又有哪个层面的表达?表达得是否深刻?这样我们再来整体评判,可能更为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9 | 只看该作者

王征策展的摄影家伯特•桑克曼作品《绽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12:29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家陈述:

在这个摄影项目里,我使用19世纪60年代乐谱纸的数字拷贝,我把一层层的拷贝和花的原始影像上下组合起来,强化了岁月的影响,有时候,我也从原照中把颜色抽出来,只使用旧乐谱纸的颜色,但保留原作的形式和纹理,我用不同密度的颜色釉,加上其他水和石头照的纹理,直到达到我情感的反射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