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姜健:戏曲文化的“再记录”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次就是在尚陆的邀请下展出的?

姜健:对,其它的我就没有再去传播它了。其实这个东西是很有价值的,尚陆很有眼光,比极画廊开张的时候用了我的《马街说书人》,这等于3年之后他又做了我这组《纱阁戏人》。这组作品他早就知道,他也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那么这次就是趁着春节,正月里展出,也是考虑到这批东西本身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春节期间供大家观赏的。这次尚陆把它放在春节展出,我觉得也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6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的戏楼,残破的也好,整修过的也好,基本上我全拍过


姜健作品《纱阁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自己很喜欢这部作品,是不是也跟之前学过音乐有关?

姜健:那当然,我在做摄影之前是搞音乐的,我对舞台是非常熟悉的。我经常坐在乐池里面,拉过评剧,拉过京剧,拉过歌剧,拉过舞剧……所有这些戏曲戏剧,我们天天看着这些演员。我对舞台太熟悉了。再加上后来做戏曲文物的拍摄,拍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并且特别的自然。而且,关键是我也非常有兴趣。我拍这些东西不像有些人只是为了工作。我对戏曲有些了解,也有一些研究。很多东西我是在系统的拍,比如说河南的戏楼,残破的也好,整修过的也好,基本上我全拍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在1985到1995年之间?

姜健:对,就作为戏曲文物演出场所的一部分拍的。其实那个东西,我现在想想,应该也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那个东西很有文献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组作品展出过吗?

姜健:在河南展出,其它地方还没有。

另外我还拍过豫剧这个剧种中的老脸谱。就是老艺人用传统画法画的脸谱,我也正式拍过。都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次受法国文化部邀请拍摄《纱阁戏人》,你有没有得到他们那边的一些指导和建议?

姜健:对,本了和阿聂兹女士(法国文化部摄影部主任)在昆仑饭店说这个事情,聊了几句以后呢,她本来也是想告诉我拍这个东西要注意什么,后来我跟她说我拍了十年的文物,还在歌舞团拍了很多年剧照……她就说OK,就不再提了。我们就简短的达成了一个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8 | 只看该作者

清楚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感觉

姜健作品《纱阁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像前面提到的,你并不是像拍文献那样单纯的记录,而是有一个再创作?

姜健:对,应该是我对中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一个综合的一个观念性的拍摄。没有那么简单,有人说只要把它拍清楚,清楚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感觉,你如何能够把一个有价值的文化事项能表述得很好,这很重要。所以拍完以后,他们看到时非常兴奋,他们没有想到是这样,比他们想象的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8:5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最早36箱里面留存下来的这28箱,还能保存多长时间呢?

姜健:从拍摄到现在已经7年过去了,我当时看的时候已经很残破,个别的已经成了一堆纸,这些东西一直在氧化。因为保存的条件特别的差,那个屋子又潮湿,又不能恒温,更不可能保持无酸等等。完全没有特别的保护,就是在一个房子里放着,上面加了一层玻璃而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再有几十年,色彩什么的会破坏得比较严重。所以现在哪儿都不敢动,不敢拿出去展览,只能放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0 | 只看该作者

有人把当代艺术说得太玄,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当代


姜健作品《纱阁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次展览的照片都是打印在宣纸上展出的?

姜健:这次是打印在宣纸上,用传统的方法装裱的,但也没有完全传统。完全传统的话就有个特别的规矩,就比如天高地薄啊什么的,上面要多少尺寸,下面多少尺寸。我并没有按那个,我是把它缩短了。按那个形式,但没有完全按那个规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用这种传统的形式是不是也是回应你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关注?

姜健:我是跟尚陆一起商量摄影的展示方式。我这个《纱阁戏人》有过好几个展示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平面相纸,银盐输出,给法国人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在广州展示的时候是用灯箱,灯箱片就是正片,可以透光的,EPSON和柯达都有这个东西,就是前面幻灯片,后面有灯管,那个效果其实也不错,它有个箱子的感觉。它和你拍的东西就有一个呼应。当然广州美术馆制作的不是很好,没有经验,后面没有封好,挂在墙上的时候后面会透一点光,做得不精致。其实如果做灯箱做得好,也应该是很好的一个方式。

这次做成宣纸立轴装裱呢,我觉得也挺有味道的。我觉得这次的质感很好,人物在宣纸上就显得栩栩如生,很有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戏人”本身就是用宣纸扎的,而你展出用传统宣纸的方式,这也是一种呼应吧?

姜健:其实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啊,现在有人把当代艺术说的太玄,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当代。所谓“当代”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素材,一定要用一个当代的表述方式,来给现代人表述。解读的时候,不管用灯箱,还是用宣纸,我还是想把影像原本的品质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样一个形式来表述,就这么点事儿。当然你要研究这个东西,并不是说一定要根据它的特质,就像刚才你的提问很敏感,我就感觉到,既然它是纸做的,那我们就用宣纸来表述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对,有时是一种联想。所以这就是一种当代的表述方式,也属于再创作的部分。

姜健: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9:0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用影像进行了一次再记录和再收藏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    iso: 400    快门: 1/20s    光圈: f4

拍摄花絮 - 清虚观中的“纱阁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