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雷诺阿——伞
据说画面上左手提篮子的女人是以雷诺阿之妻阿林为模特的。
68、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维苏威火山爆发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
69、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这幅画曾被网友PS得面目全非,罪过罪过……
70、毕加索成名作——亚威农少女
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
71、梵高——鸢尾花
1892年,唐基(梵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他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1988年的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及衡量。梵高就是梵高!
72、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看到这幅作品时一下子被打动了,她将其改编为同名小说并立刻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上占据高位。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根据名画改编的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并大获好评。这张画超级神奇吧?
74、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76、罗赛蒂——白日梦(英国 1880年 157.5cm×92.7cm 布 油彩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
1872年,具有诗人气质的英国画家罗赛蒂,与珍妮.莫里斯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这一幅《白日梦》即作于这段时期。在这幅以珍妮.莫里斯为模特儿的《白日梦》上,女人形象仍充满着某种神秘感。你看她那颓唐的形象,几乎遮住了半个脑袋的浓密的鬈发,修长的脖子,厚而富于性感的嘴唇,神情是那样感伤;右手无力地挽住树枝,左手搭落在膝间的书本上,掌心一枝摘下的海棠,象征着青春即将枯萎。她是爱情的“幽灵”,是画家白日梦中常见的“幽灵”。
77、杜米埃——三等车厢(法国 约1863-1865年 65.4x90.2cm 布油彩 渥太华加拿大国家美术馆)
拥挤的狭小空间里,突出描绘前排三个人物,概括表现后面一群人,以坐椅靠背分隔前后,这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现象,但揭示了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在这三等车厢里坐着的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三个主体特写人物中,最突出的是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人们从她的神态可见她的生活经历。靠着她左右的两个人,一个入睡的少年和一位带婴儿的母亲,他们的形象本身可明白表现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背后的人群可从不同面貌的头像中体现不同人物的地位和个性。这有限的画面空间,成了法国下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78、马蒂斯——舞蹈(法国 1910年 油画 269cm×391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舞蹈”是马蒂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上,五个裸体的女子手拉着手兴奋地围成一圈,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在这一作品中,纯净饱满的色彩和色彩间强烈的对比代替了一切阐释和言说,色块自己构成了画面上的舞蹈,他们的交界显得坚硬而紧张,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被切割、不连贯中却依然显得流畅,通过这种方式,马蒂斯把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
79、佩宏诺——少女与猫(法国 1745年 粉彩 23×20厘米)
作品描绘的是一位身穿蓝色裙子的少女抱着一只黑色的花猫。作者以神秘的蓝色为主色调,舍弃了繁琐的背影,通过猫的灵动映衬出美丽少女的冰晶玉洁之美。佩宏诺(J-B.Perronneau)(1715-1783) ,法国画家。
80、死与火 克利 瑞士 1940 年 46 × 44cm 布面油画 瑞士伯尔尼克里基金会
《死与火》是画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创作的,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充满艺术的感染力。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中间由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