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红山幻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镜头的中国-腾龙行:云锦、红楼和毯星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3 |
这可真是个大乌龙。山海经里的“犰狳”具体是何种动物,早就湮灭不可考。动物学家们在给南美洲的一种动物进行中文命名时,联想到“犰狳”,顺手借用过来。搞历史的人不了解这层关系,于是天马行空根本停不住。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4 |

云锦织造 彭红专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4 |
作为非遗的“云锦”,同样属于“古词新用”的例子。古籍中提到的“云锦”多是修辞与泛指。但举一例,南朝《殷芸小说》最早出现“云锦”一词:“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你总不能据此考证,云锦起源于天河,发明者为织女吧。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5 |

云锦织造  张立德拍摄

腾龙 SP 90mm F/2.8 Di VC USD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5 |
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郭俊介绍,“云锦”一词真正落到实指,是在民国。我猜测民国命名者的灵感,来自明末清初吴梅村的一句诗:“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6 |

云锦服饰细节  曲业芝拍摄

腾龙 SP 90mm F/2.8 Di VC USD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6 |
“云锦”“雾绡”,似从“雾绡云縠”一词化用而来。“绡”和“縠”均是薄纱织物,“锦”则不然,从金从帛,是古代最贵重的丝织品。这里做定语的“云”,不取其柔软,似取其色彩绚烂之意。用云锦来形容江南生产的名贵织物,很是贴切。所以,民国人干脆将“虚”指坐成了“实”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6 |
你又好奇,古人到底如何称呼云锦呢?

    ——库金(织金)、库锦、库缎和妆花。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7 |

云锦博物馆内展品 彭红专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7 |
在古籍中看到以上字样,你要晓得,这是在说云锦。这里的“库”,特指清廷内务府“缎匹库”,换成“优衣库”可就天差地差了。“库”字当头,表明它是皇家御用品。其实,云锦中最为酷炫的集大成者,倒是名字一点不“库”的“妆花”。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8 |
“库锦”、“库缎”,是提花的锦与缎,色彩和工艺相对简单,起源也早;“库金”,也叫“织金”,拿金、银线在织物上织出花纹,其中,又有一种纯以金线打底的,唤作“满地金”,不知躺在上面满地撒欢,会是何种人生况味?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8 |

云锦博物馆内云锦展品 刘国庆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5:59 |
在元代,织金被称为“纳石夫”,意为“波斯金锦”,概因工艺从波斯传来。早在唐宋时期,蜀地的织锦工人就已经掌握了织金锦的技艺,但金泥衣与金缕衣才是当时的流行。我们在唐诗宋词中经常能看到它们:“罗衣隐约金泥画,玳筵一曲当秋夜”——魏承班《菩萨蛮》;“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李白《赠裴司马》……金泥是黄金印花工艺,金缕是黄金刺绣工艺。黄金白银不过是丝织物上的零星点缀,唐宋时人并不爱将大量贵金属贴身穿着。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01 |

云锦博物馆内的服装展示  刘国庆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01 |
  真正对织金充满狂热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对于惯常行军打战的元朝统治阶层来说,这种结实又华丽的织物十分合胃口。宋以前的织锦,纹样小而碎,色彩典雅,不以隆重取胜。到元代,风气为之一变,锦的色彩越来越鲜艳刺激,花头越来越大,金银大量加入。蒙古人甚至以织金花朵的大小来定官员品级的高低。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