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红山幻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镜头的中国-腾龙行:云锦、红楼和毯星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0 |

云锦织物展示 刘国庆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0 |
所以,从诗词或者方言来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我看都不如从这些“日用之常”里捕捉玄机。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1 |
云锦与现代计算机的发明有关系?

    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物事,怎么会发生关联?且听我从头述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1 |
但凡去过南京云锦博物馆的观众,都不会忽视现场展示的大花楼木质提花织机。在庞大的花楼上高踞着一位“拽花工”,其身后晾着两排长短不一的打结棉线。这位在楼上拉扯一下机关,楼下端坐的那位“织手”,竟然就知道此时该织什么色彩与花纹。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1 |

大花楼织机局部  刘国庆拍摄
腾龙 SP 70-200mm F/2.8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2 |
腾龙行的网友对着这台不知所以然的古老机器狂拍一通。话说那里的光线实在有点暗沉,围上去的观众又太多。这个时候,腾龙SP 15-30mm f/2.8、腾龙28-300mm f/3.5-6.3 以及腾龙 SP 70-200mm F/2.8等镜头就可以大显身手。15-30mm的超广角,轻松地将大花楼织机收入囊中。没能挤到前排的影友,则通过腾龙长焦镜头,远远捕捉云锦技师的工作画面,不同景别,拍出来的照片各有千秋。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2 |

大花楼织机演示  李祖坚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3 |
不过当天下午,腾龙行的影友们就明白了大花楼织机的工作原理。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3 |
在云锦博物馆四楼,高级工艺美术师郭俊的云锦工作室,我们见识了博物馆中不曾展示的云锦前期工序——意匠和挑花结本。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4 |

非遗传承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郭俊展示”挑花结本“工艺 李祖坚作品

腾龙 SP 24-70mm f/2.8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4 |
  郭俊是当代知名的云锦设计专家。据他介绍,不同于民间欣赏习惯,云锦图案的装饰性特别强,而且相当理性,大量使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文字等方式,来体现一个政权的权威和祥瑞。云锦中常用的图案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等。从文化内容上看, 有来自民间文化的蝙蝠(福)、牡丹(富贵)、鱼(余)、石榴(多子)、桃(寿)等纹样, 也有反映皇室文化的龙、凤、麒麟、江崖、海水、万寿等纹样。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5 |

云锦织物展示  张立德作品

腾龙 SP 15-30mm F/2.8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5 |
  云锦的设计稿称为“意匠”图,整幅图纸全部由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格构成,数量以千、万计,云锦图案和色彩就描绘在这些方格上面,十分精确。乍看起来,意匠图很像现代的十字绣,不过云锦不是靠绣,而是织出来的。这张意匠图并不能作为云锦织工的蓝本,需要通过“挑花结本”工艺来进行二次转换。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6 |

技工正在生成结本  宋耀生拍摄

腾龙 SP 24-70mm f/2.8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16:16 |
终于说到重点。挑花结本,是用结绳记事的办法,将图案结成一团团棉线,这个过程相当于电脑编程中的二进制,其原理简单地来说,就是用丝线做经线,用棉线做纬线,对照意匠图来挑制成花纹样板。搞清这个秘密之后,回头再看大花楼织机,楼上“拽花工”拽棉线结本,就像在敲电脑键盘。下面的“织手”摔梭开织,她面前织出的云锦就相当于电脑显示屏。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