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红山幻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突破or杂耍 看后对焦技术死磕光场相机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28 |
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相机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相比于手机来说,手机做得到而相机做不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29 |
1、相机像素更高,而实现拍摄不能时间太长,所以需要短时间的极高速连拍,这对相机的处理性能,机身缓存和传感器的刷新率都有很高的要求。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29 |
2、比起手机,相机镜头的驱动也是问题。以目前来看,手机完成拍摄时,除去计算时间,拍摄时间一般时间在0.3-0.5秒,而且需要实现至少10张的不同焦点拍摄。对于相机来说,由于像场更大,需要更多的张数以实现不同焦点的覆盖,所以需要在极短时间内驱动镜头完成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精准对焦,这对于镜头驱动也是个考验。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29 |
3、非常重要一点在于功能实用性。手机上的后对焦软件基本上就是噱头为主,拍摄五张照片,就能让人感觉很新鲜,但是相机上没有三十张选择,多少人会觉得这个功能有用呢?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0 |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0 |
单反相机要驱动大镜头,完成30张快速拍摄,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吧?
有人说用相机连拍实现呢?其实不现实,目前我们正常相机的连拍速度,最高也就60fps(尼康1系列,可用60fps速度连拍20张),但是这个状态下,对焦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而对于其他相机来说,一般最高速度似乎也只有15fps,不过这个速度对于实现先拍摄后对焦并不能胜任。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0 |
·松下如何实现 靠视频不靠连拍!
好了,既然相机实现后对焦技术说白了就是要提高相机的图像采集速度,那么松下的新固件是怎么实现的呢?靠连拍肯定不行,所以松下借助了自身的优势,4K视频!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1 |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1 |
既然连拍靠不住,松下用视频功能实现了先拍摄后对焦
对于4K视频来说,分辨率达到了3840×2160,也就是大概830万像素左右,虽说比起单帧照片还是差了点,但是至少比现在光场相机不足500万的分辨率,还是要高出不少的,而且毕竟松下是M43画幅,可以更换镜头,通用性上也要好很多。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1 |
对于视频来说,松下4K视频帧率为30fps,由于不需要快门运动单纯是传感器的信号刷新,因此松下可以实现短时间内的视频刷新,从而获得一组不同焦点的照片,而且M43微单镜头普遍较轻巧,对焦驱动也比更大的单反镜头容易很多。在拍摄后对焦照片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松下在机身内是产生了一个一秒的4K视频。所以,所谓的后对焦技术,其实就是这一秒视频压缩成了一组照片。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2 |
其实,拍摄的是一秒的4K视频
对于松下来说,笔者和同事们一致认为松下的后对焦技术还是非常有实用性的。松下相机可以使用这一秒的视频进行无限读取,也就是我们可以随时导出不同的对焦点照片,而且对焦点基本上遍布全屏幕。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3 |

后对焦展示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3 |

后对焦展示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3 |
事到如今,松下的拍摄理念已经非常容易理解了,松下其实也并没有解决高速连拍时的图像处理问题,而是利用自身优势依靠高帧率视频实现了“低像素的连拍”。这样一来,未来所有的4K相机几乎都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所以后对焦技术想要普及似乎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9:34 |
另外一点是,与光场相机依靠多传感器实现不同,后对焦技术是完全依赖于相机本身,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尼康的1系列微单,凭借60fps的连拍速度,以及尼康的镜头驱动速度,很容易就实现更高像素的后对焦拍摄。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