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浓: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8 | 只看该作者

3

《无知无觉》系列


这些残缺的艺术品影像在我的文件夹里也睡了很长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组作品中文名字叫《无知无觉》英文则是“Asleep”,你觉得哪一个更能表达你的初衷?

  郑浓: 现在流行的是艺术家的每组作品都要有一段文字来阐释,要么作者自己写,要么找评论家来写,都成新八股了,其实说来惭愧,我作为编辑,每次约摄影师的稿子,都会叮嘱人家别忘了给我一段文字,没办法,这种习俗也不是我个人能抗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9 | 只看该作者

《无知无觉》这组作品,和我其他的系列不一样,一开始根本没有目的性的,这组照片完全是自然形成的,而非我有一个创作想法在先。里面最早的单幅照片大概拍摄于五六年前了,拍多了,都存在文件夹里面,后来翻看,就变成了这么个东西。Asleep是“睡着的,长眠的”意思,这些残缺的艺术品影像在我的文件夹里也睡了很长时间,还是那样,我甚至都忘了拍过它们,这也算是够“无知无觉”了哈,题目嘛,观者怎么理解都行,我不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图片的编排和顺序你都有特别的考虑,其中是有什么样的逻辑呢?还有一些图片的并置,是如何考虑的?

  郑浓:这个很重要,如果说在拍摄时很多还都是朦胧的,发散的思维,那么作品在呈现时就必须有很强的主观在里面,对于作品的编排,这是我的强项啊,我的老本行是书籍装帧嘛。并置只是设计的一种手段,其实还是这些影像(或者说残缺的雕像)自己并拢在了一起,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早期的作品还有纪实的影子,近期作品开始越来越走向抽象化是为什么呢?

  郑浓:对纪实真是没有什么兴趣了,这个时代的照相机这么泛滥,每个人都可以纪实啊,其实自从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从来不缺影像的记录,但是为记录而记录的做法我一直持怀疑态度。看看尤金-阿杰,他的照片现在被当做那个时代的杰出记录,可是他当年根本没有所谓纪实的使命感,拍照片是为了卖给画家换点钱。我遗憾的是当初接触摄影时,没有好好研究一下摄影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到抽象,这个并不是很准确,只要是影像,就不可能完全做到抽象,我很羡慕搞音乐的,那才是真正的抽象,可惜我这辈子改行是来不及了,听听音乐还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1 | 只看该作者


《泰姬·玛哈的宇宙》系列


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1.jpg (89.93 KB, 下载次数: 3)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从《化学风景》到《泰姬·玛哈的宇宙》你的作品似乎禅意越来越重了,这种思路是怎么来的呢?

  郑浓:你说禅意真不敢当,相反,我总是不满意,觉得正相反,我的作品还是笨拙的很。我对禅多少有点了解,禅宗的很多公案那是相当的不可思议。这种笨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满意,另一方面,就是摄影这门学科本体里有一种笨拙,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但是这种笨拙既是劣势,同时也就是优势。我个人的体会是,作品在脑子里酝酿的时候是最美的,真做出来了总是不那么完美。我这并不是在否定实践的意义,恰恰相反,做作品最大的好处是,完成品有可能和你最初构思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连创作者本人都被震惊了,好酷的体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从《化学风景》到《泰姬·玛哈的宇宙》你的作品似乎禅意越来越重了,这种思路是怎么来的呢?

  郑浓:你说禅意真不敢当,相反,我总是不满意,觉得正相反,我的作品还是笨拙的很。我对禅多少有点了解,禅宗的很多公案那是相当的不可思议。这种笨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想法还是不够满意,另一方面,就是摄影这门学科本体里有一种笨拙,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不一定会同意,但是这种笨拙既是劣势,同时也就是优势。我个人的体会是,作品在脑子里酝酿的时候是最美的,真做出来了总是不那么完美。我这并不是在否定实践的意义,恰恰相反,做作品最大的好处是,完成品有可能和你最初构思的相差十万八千里,连创作者本人都被震惊了,好酷的体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泰姬·玛哈的宇宙》是怎么拍的呢?

  郑浓:这个怎么说呢?算是沙贾汗赐予我的一个礼物吧,沙贾汗是泰姬陵的建造者。

  在进入泰姬陵的前一天,当时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地)附近的洪水还没完全消退,我们涉水过了亚穆纳河,到了很远的一个城堡高处远眺泰姬陵,夕阳下的泰姬陵美极了,无法形容。那天晚上很奇怪的,我竟然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居然和沙贾汗当初为泰姬玛哈修建陵墓的原因一样,也许是日间那种极度的美让我夜有所梦吧。第二天一早,我进去参观。泰姬陵是穆斯林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典范,和其他宗教文化不同的是,穆斯林的建筑没有任何雕像和可供崇拜的物件,只有建筑上的花纹,记得梁思成有本写建筑的书《大拙至美》,泰姬陵就是绝好的例子。而那个梦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参观全程,于是就有了这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组作品的内涵是?

  郑浓:有的时候对作品的含义不能问到底,问到底其实什么也不是。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这个作品就算是沙贾汗托给我的一个梦吧,沙贾汗贵为君王,更像是一个艺术家,他生前本来还要在亚穆纳河对岸建造另一座陵墓,和泰姬陵造型相同,黑色的,我觉得太酷了,和照片的正负像概念很相似吧?我正在循着这个思路整理另一组片子,但不一定有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2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简历

  郑浓,1968年出生于大连, 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曾在深圳、广州及昆明等地工作。现为 [中国摄影] 杂志社编辑、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2 | 只看该作者
1997年出版摄影集[漫步的旁观者]。1999年作品发表在德国 [KULTUR AUSTAUCH]的中国艺术专辑。1999年作品入选美国[光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五十年](Fifty Years: Inside of Republic of China)。曾参加首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意大利罗马国际摄影节、澳大利亚弗里曼特摄影节、2008及2010连州国际摄影节等。2007年举办个展《化学风景》(M97画廊,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3 | 只看该作者

作品曾被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及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以及广东美术馆收藏。

[url=]共6页[/url]<<<1234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33 | 只看该作者
{:7_307:}{:7_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