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楼主: 笨笨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齐鸿:顺其自然的心态是第一位的

[复制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6:59 |

齐鸿《中国三峡1994》  睡觉的船夫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6:59 |

  色影无忌:尤其是到了数码时代人们就更不重视这种基本功了,成百上千的拍然后再从里边删除不要的。

  齐鸿:这就是摄影的底线,现在已经退步到数码的底线了,不能再随意了,已经没有底线了。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0 |

  色影无忌:我观察到一个现象,现在这种含混的,没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所谓新纪实摄影开始渐渐成为主流了,而在过去我们谈到纪实摄影更多的是想到像侯登科的《麦客》那样的作品。中国纪实摄影这个样式的改变,又以一批四川的摄影家为代表人物,对此您怎么看?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0 |

  齐鸿:我觉得没有。如果是有的话也是巧合,相互没有干扰,只是有巧合,不要人为的把它分派别,什么河南群体、陕西群体,那个可能是比较弱智的说法,如果摄影是以这一帮人和那一帮人比较,现在与过去比较,那这种比较就太肤浅了。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0 |

  色影无忌:但从画面感觉来看,现在出现的很多新纪实摄影中都有一点颜色淡淡的有点轻微过曝,带着一种小忧郁的调调在里边。这也造成了有些摄影家的作品出现样式趋同的问题,有很多人的作品看起来很相似,我不知道是不是四川地区多雾、多山、潮湿的生态环境给生活在四川的摄影家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不知有没有这样的因素?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0 |

  齐鸿:对这个我真的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都挺好的,就是那一段时间艺术家一种生活的态度。可能有的时候,你说是借鉴也好,模仿也好,那是必然的,因为影像传播那么快,马上我就可以看到你的东西,你这样拍我也在拍,人的潜意识中就会受到一些干扰,就会觉得他这样的拍法跟我有关,在潜意识当中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这种方式去做,尤其是方画幅构图的一样,很容易出现雷同的问题。所以后来我的《城界》用4×5拍了,开始基本上是6×6一直拍,后来我就发现有些问题,从2008年开始就基本上用4×5了。



8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1 |

齐鸿《中国三峡1994》 头缠白布的老人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1 |

我坚信少才是多,做到极少的情况下,才是多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2 |

  色影无忌:有意地跟这个拉一下。

  齐鸿:绝对要拉开,再不拉开的话,就会不知道是别人学你,还是你学别人,就会产生一些误读,实际上本意不是这样的,所以说用4×5来强调一下,在形式上要强调一下。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2 |

  更有意思的是当你4×5拍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它有的时候不是系列,它是单张,是越来越单张化,拍到最后,我就感觉我的很多东西越来越不是当初所谓的系列了,它是跳出来的,每一张都可以成为单独的作品了,系列是一种人为加的东西,实际上好多东西就是单张,不需要重复第二张甚至于第三张,我看现在一些所谓的系列作品很多都是重复浪费,最后我觉得有时候影像单张力量要强大,因为我坚信少才是多,做到极少的情况下,才是多。



8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3 |

  色影无忌:这个概念比较有意思,这种观点也经历过反复吧,过去做艺术的摄影家想区别于发烧友、沙龙片那种小情调小光影的独幅作品,一定要以系列作品的面貌出现,但是今天又听到您说强调单张作品的力量。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3 |

  齐鸿:系列作品的流行也许和画廊的销售有关系,因为更好卖,但是我自己是比较超前的看待这个事情。比如你刚才说打动你的那个成都公交车厢女孩的那张照片,单张就足够了,我再摆一个男孩,再摆以黑人一白人还有什么意义?完全是重复。现在我看很多系列作品乱七八糟的,什么形式都有,可能是与画廊销售有关但是不是艺术家由衷的。你想说什么事如果一张说清楚了还要十张八张的做什么?那就有点话痨的感觉了。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17:04 |

齐鸿(中)和朋友卢彦鹏、肖日保在三影堂  摄影/王江




89
发表于 2015-12-30 20:25 |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20:45 |

  齐鸿简介

  1962年8月8日出生于西藏拉萨/现居四川成都/自由摄影师

  以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艺术状态用15年拍摄完成摄影集-姐妹篇:《城逝NEVER MORE》《城界CITY BOUNDARY》,2008年《城逝NEVER MORE》出版。

  2009 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08齐鸿个展〈城界CITY BOUNDARY 李媚策展〉(北京)

  2008 德国柏林FOTOBILD摄影节(柏林)

  2008 The Street Belongs to All of Us国际巡展中国区大展 /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

  2008 <看*中国>摄影联展/北京皇城艺术馆/(北京)

  2007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2007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区三等奖/(北京)

  2007 年度世界环摄全景摄影大赛 十佳摄影师第5名 /(瑞士Switzerland)

  2006 CHIPP 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银奖(深圳)

  2005 第四届HASSELBLAD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LINZ林兹)

  2004 广东美术馆收藏《中国人本》摄影巡回展作品5幅/(广州)

[url=]共11页[/url]<<<1234567891011>>>


第三性(15)   手工上色(24)   影画合璧(11)   摄影(2678)   齐鸿(25)   三峡(17)   成都(114)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