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斯·比特:第一个拍摄紫禁城的人 2016-9-30 10:43|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205| 评论: 0|原作者: 费利斯·比特|来自: 凯风网
摘要: 比托在中国时留下的影像,1860年5月24日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摄影记者叫费利斯·比托,1860年,他作为随军摄影记者跟随英法远征军来到中国,停留了两年,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留下了约400张照片。1860年3月, ...
比托在中国时留下的影像,1860年5月24日
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摄影记者叫费利斯·比托,1860年,他作为随军摄影记者跟随英法远征军来到中国,停留了两年,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留下了约400张照片。
1860年3月,集结在香港港湾的英法联合舰队(费利斯·比托拍摄)
1860年,被攻破大沽北岸炮台,清军伤亡现场(费利斯·比托拍摄)
通州八里桥
英法联合舰队于3月抵达香港,后由香港出发沿海北上,直取津沽。很快就攻陷大沽炮台,进军北京,途径通州八里桥一役,清兵溃不成军,英法联军顺利涌入北京。
在1860年以前,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只限于南方沿海几省,由于中国北方不允许外国人进入,人们对摄影几乎一无所知。一路上,费利斯·比托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既包括香港、广州等地的民俗风物,也包括《被攻陷的大沽炮台》《北京英法联军驻地》《天津海光寺》《被烧毁的北京圆明园》等珍贵的历史照片。
1860年,北京城俯瞰图(费利斯·比托拍摄)
通州燃灯塔(费利斯·比托拍摄)
当时,皇城北京完全限制外国人进入,比托拍摄的通州燃灯塔、安定门、清漪园、天安门、雍和宫等,成了现在所见老北京最早的照片。
圆明园被焚毁的时间是1860年10月18日至20日,而比托恰恰在18日圆明园被焚之前拍摄了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有两行文字记录,虽已暗淡,但仍能看出字迹:The great imperial palace yuan ming yuan,before the burning,peking October 18th 1860。这是目前所见到的1860年皇家园囿被毁当天的一张极为稀有的照片。
恭亲王奕訢(费利斯·比托拍摄)
更为重要的是,比托有机会接触并拍摄了恭亲王奕訢,成为第一位拍摄中国皇室成员的外国摄影师。并先后两次进入皇室重地,成为世界上拍摄紫禁城的第一人。
1860年,11月2日,恭亲王回访额尔金,比托抓住时机,在额尔金勋爵的住处给恭亲王奕訢拍了肖像照片。这张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此后被多次使用,成为了恭亲王的标准像。这是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清廷皇室成员的照片,为研究政治史和摄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资料。
大清门(1860年10月25-11月9日),拍摄地点:正阳门城楼北侧(费利斯·比托拍摄)
紫禁城的正门午门(1860年10月25-11月9日),拍摄地点:阙左门南侧(费利斯·比托拍摄)
据法国使团成员克鲁勒记述,法国使团曾在11月7日进入北京皇城,在钦差大臣恒褀的带领下由“皇城南门”(克鲁勒语)出发,穿过金水桥、天安门、端门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景山紫禁城鸟瞰(1860年10月25-11月9日)拍摄地点:琼华岛正觉殿稍东(费利斯·比托拍摄)
琼华岛东面(左)和南面(右)(费利斯·比托拍摄)
恒褀当时以宫中尚有宫眷居住为由,拒绝了使团人员进入皇宫的要求,但特许他们在午门门洞中窥探紫禁城的第一进院落。然后一行人绕过紫禁城,登上景山,站在万春亭上眺览皇宫,随后又来到西苑,在琼华岛结束了这次游览。现存比托拍摄的紫禁城照片与克鲁勒的这次游览回忆惊人的一致,都是大清门——天安门——午门——景山——琼华岛的顺序。
现存费利斯·比托1860年秋天拍摄的北京皇城照片有大清门(六联全景照)、天安门金水桥、午门、大高玄殿习礼亭、景山紫禁城鸟瞰(双联全景照)、琼华岛东面、琼华岛南面等。其中大清门、午门、景山紫禁城鸟瞰三张涉及紫禁城建筑,可以确认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紫禁城照片,只是具体拍摄时间尚需考证。
鸦片战争结束后,也就是1863年,比托来到日本横滨,在日本拍摄了大量风俗照片,他在日本的摄影授课对日本摄影影响深远。后来他在日本从事白银贸易,生意失败损失惨重,1887年移居缅甸,20年后,这位生于意大利,加入英国籍的摄影师客死在那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