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的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特别是摄影者,没到过川西高原,好像人家都要笑话你似的。 这次协会接到省外的某摄影团让我作摄影指导,当时定的时间还没有进大凉山来支教,就答应了。开学前进了大凉山,眼看时间要到了,山里的雨季又来了,每天下雨,车根本下不了山。与协会联系是否换人带队,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高原的。实在没有办法,教师节的下午,天空放睛,是马老师送我下山,道路依然泥泞,车子在山路上基本是踩着刹车走的,右边是大山,左边是玉米地,玉米地下面是悬崖,马老师帮助扶着车身向山的一面推,几次差一点滑进玉米地里,吓得中途停下来抽了几支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下了山。 以前带团都是走的小环线,属自驾的方式,比较轻松。这次十天的大环线是从国道318进317出,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人多且都没有到过川西高原。到机场接到摄友后,直奔泸定桥,在磨西镇住了一晚经雅加埂到了康定,在新都桥休整了两晚,向稻城县的香格里拉进发,其间经历了“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从稻城到甘孜,再从甘孜去白玉县的亚青寺,又从亚青寺返回甘孜到了色达,海拔都在四千米左右。从色达进入马尔康经汶川返回成都,结束了川西高原十天的行程。 在这些摄影者中,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有刚入行的新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喜欢纪实,有的喜欢拍鸟,多数喜欢风光。一路下来,可能在拍摄上差强人意,在山上无雪地上无花的季节能拍出好片那才是怪事。你怎么讲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没有多少人感兴趣。拍不到好的照片,说你指导水平不行,其实,摄影拼的不是长枪大炮,是镜头后面的头脑,你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丰富的人生阅历。 这一路反而大巴司机一路吃香,他们经常拉客人进去玩,自然深暗此道,在哪吃在哪住非常熟悉。不光是熟悉,他们一路上想方设法的在挣客人的钱,卖点氧气卖点土特产太正常不过了。住宿是事先订好的没有办法,总要在吃喝上打点主意。就拿某种水果来说,客人的当地没有而成都到处都是,把车开到水果产地,叫客人不要下车,他去问了价格回来说好多就是好多。所报的价格是农户的一倍以上,只是客人不知情而已,农户也是心知肚明。方向盘就是权利,开快开慢司机说了算,哪停哪不停自然也是有理由的,要是不高兴了,连转几个急湾踩几脚刹车,整得你脑壳严重缺氧。 不过,这些摄友都是五六十岁的人,还硬是挺了过来,克服了高原缺氧走路吃力的心理和身理的障碍,没有一个掉队落伍的。在摄影的路上,正是需要这样披星戴月吃苦耐劳的摄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