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树一枝 于 2019-9-26 22:52 编辑
9月24日下午,为传承历史文化,光影中国网金韵部组织影友走进内乡县衙拍摄活动圆满成功,5名影友参加了本次拍摄活动。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是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封建官衙,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8进,房舍260余间。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修缮及扩建,逐渐演变形成了一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官衙式建筑群,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也是国内第一座官署衙门博物馆。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明、清,至民国时期均为县治所。现存建筑群为清光绪年间营建,占地2万余平方米,厅堂房屋260余间,有五进院落,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廊道相通。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及主体建筑大堂、二堂、三堂等。东西辅线上分别有县丞衙、主薄衙、典史衙及花厅、库房、帐房、狱房等。整个建筑群为清代小式建筑,仰瓦瓦顶,屋脊饰以兽吻等饰物。体现了清代地方衙署建筑坐北面南、左文右武、中央厅堂、前衙后邸和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上体量不同的三大主体建筑,是知县举行重大政务活懂、预审案件和办公起居之所,均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建筑,前檐为飞椽。县衙主要建筑均设置有楹联、匾额。县衙门首之左有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知县易三才等所立的《三院禁约碑》,是整饬吏治、倡导廉政的珍贵实物资料。县衙刑钱夫子院及三堂院各保存有元代桂花树一株,是县衙活的历史见证。 为充分发挥内乡县衙古建筑群的社会教育作用,1984年这里辟为县衙博物馆,共设展室32个,面积5400平方米。主要以复原陈列为主,以突出衙门文化特点的展览为辅,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县衙博物馆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编撰有《内乡清代县衙》、《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内乡县衙览要》、《内乡县衙》、《内乡名胜》等专著。 1996年11月20日,内乡县衙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际AAAA级旅游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