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前一个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四川发现了第一只大熊猫,被命名“猫熊”。从那时起,大熊猫这个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的活化石,才算真正走进人类生活。 这个物种应该是这个世界上可以随便撒娇卖萌,而不被大家嫌弃的家伙之一了。所以说人这辈子不去看看国宝大熊猫的话,整个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说到大熊猫就不得不提卧龙,这里因大熊猫为名扬海外。卧龙中华大熊猫苑是唯一一个坐落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熊猫基地,被誉为“全球最佳观赏大熊猫的地方”。苑区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海拔1700米,该基地占地150公顷。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苑圈舍就地取材、顺应地势而建,周围青山掩映、绿水长流,旨在给大熊猫一个自由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大熊猫保护者”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里是大熊猫的生物课堂,集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及公众教育和高端科学观察为一体的世界一流大熊猫研究中心。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同时也将为公众带来最佳的大熊猫观赏价值。 基地有大熊猫圈舍59套,能容纳大熊猫60-80只,是国内外最大的人工饲养大熊猫种群基地,约占全世界圈养大熊猫总数50%。基地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神树坪大熊猫饲养繁育参观区,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区及野外放归区。目前苑区可供观赏的各年龄阶段的大熊猫共有30余只,其中幼儿园1号馆和2号馆共有17只,内场馆5只,外场馆14只。 基地青山环抱,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潺潺流水,环境幽静安详,气候凉爽宜人。不愧为国宝生活休闲之地。熊猫有的在树上午休,有的在进食午餐,有的在两两嬉戏,还有的和饲养员在调皮。无论是在做什么,都是那么憨态可掬,惹人喜爱,让人忍俊不禁。 一九七八年全球首个野外观测站在卧龙建立,以此为起点,科学家开始了最早对大熊猫的观测研究,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及科学研究。无数的研究人在这里出发,从邛崃山脉的卧龙向外扩散,延伸至岷山山脉、大小凉山、大小相岭、秦岭山脉,点亮了所有分布有大熊猫的区域。 四十年的保护研究,成为中国野生动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为大熊猫保护贡献了青春与智慧,获得的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的科研成果,从野外追踪到人工圈养,从野化放归到栖息地监测,野外大熊猫种群不断壮大,这一切,都浓缩了在卧龙的发展史,成为世界保护大熊猫的领跑者。 放归自然补充种群,增加群体的遗传性,是野生动物驯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小种群长期存续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参与野生培训的11只大熊猫,已经成功放归9只。 据第四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数据显示,卧龙有138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部数的百分之十。二0一六年保护区开展全面深入的野生大熊猫DNA识别,显示卧龙有132只大熊猫,加上百分之七的幼崽,区内有大熊猫达149只,数量空前。 现在,卧龙自然保护区20万公顷的土地上,保护大熊猫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其坐标也被醒目地标注在世界地图上,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成为全球自然保护的象征,卧龙也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熊保护重地,世界生物学家们向往的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