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叶猴因以树叶为食而得名。尾长,适于树栖;体型纤细,无颊囊。该物种体长为50-70厘米,尾长60-80厘米,体重8-10千克,与黑叶猴在形态和体型大小上都差不多,头部较小,躯体瘦削,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它的体毛也是以黑色为主,与黑叶猴不同的是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形状如同一个尖顶的白色瓜皮小帽,颈部和两个肩部为白色,尾巴的上半截为黑色,下半截为白色,手和脚的背面也有一些白色。 白头叶猴的幼仔非常漂亮,全身的毛发是金黄色的。金黄色的幼仔,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是身体的中部慢慢变成灰色,最后就成了父母的样子。 群体活动,成员通常为5-9只,由成年雄性作为首领。昼行性动物,清晨开始觅食,主要食物是树叶,新鲜的嫩芽、花朵、树皮和一些水果。白头叶猴平均寿命25岁。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白头叶猴性情机警,十分活泼、好动,极善跳跃。那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发达的臀部胼胝恰与树栖和岩栖的生活相适应,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它喜欢集群生活,群也不大,一群的话也就是小的群就是五只也有,六只也有,多的话也有十几只,很少有超过二十只的。族群的大小跟猴王的领导能力有关系。如果一个猴王的领导能力弱,那么这个群大了之后,一部分猴子就跑了,组成了新的群,这样的猴群就会比较小。所以一些新形成的猴群,就类似于家庭一样的,新形成的家庭数量就少。而一些比较久的没有分群的就会大,可能会多到十几只,甚至会达到二十只。 白头叶猴在中国仅分布在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只有上海动物园和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两个地方有人工饲养的白头叶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表示,在这样的局面下,广西当地保护好白头叶猴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这里的白头叶猴因为保护不慎出现灭绝,则标志着白头叶猴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的彻底消失。 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被列为濒危种。 2021年2月21日摄于广西壮族自治州崇左市罗白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