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墨堂主 于 2021-4-21 10:33 编辑
白马鸡是大型雉,体长80-100厘米。通体大都白色,头侧绯红色;头顶具黑色短羽,耳羽簇白色,呈短角状。胸淡灰色或白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大都辉绿蓝色,末端沾紫色光泽,羽枝大都分离,披散而下垂。 黄昏时栖于枝上发出响亮粗犷的“嘎、嘎、嘎”叫声,远处可闻。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有时也上到林线上林缘疏林灌丛中活动,以小群活动,觅食于林间草地。不喜飞行,受惊扰时扎入附近灌丛。 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为食。 繁殖期5-7月。4月中旬群即开始逐渐分散成小群和配对,一雌一雄制。每窝产卵7-15枚。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活动和警戒。雏鸟早成性,出壳后不久即随亲鸟离巢活动。是中国特产鸟类。 白马鸡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这里的主要树种有红杉、岷江冷杉、云杉、高山栎、油松和高山松;有时也上到林线上林缘疏林灌丛中活动,冬季有时可下到2800米左右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活动;高山灌丛和草甸是白马鸡垂直分布的上限。 白马鸡是中国特产,分布于四川、西藏东部、甘肃东南部、青海南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白马鸡共分化为4个亚种,昌都亚种分布在四川西部的德格,青海南部的玉树、杂多、囊谦和西藏东部的嘉黎、比如、索县、昌都、类乌齐、丁青等地;玉树亚种仅分布于青海南部的玉树;丽江亚种分布在四川南部的木里,云南西北部的丽江、中甸、德钦等地;指名亚种分布在青海东南部的班玛、达日,甘肃南部的玛曲,西藏东北部的芒康、贡觉、左贡、江达、察雅和四川西部和北部的23个县境内。 白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数量稀少,分布区域狭窄,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据1983-1988年在四川宝兴的调查,种群密度为1.5-2只/平方公里。1985年3-7月在四川马尔康龙尔甲山的调查,种群密度为2只/平方公里,较为常见。但由于对栖息地木材的大量采伐,大片杉木被砍光,使白马鸡丧失了大片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从而导致分布区域的缩小和种群数量的减少。 2021年4月19日摄于四川甘孜州稻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