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拾步研学走进南阳五圣----三十里屯范蠡村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2024年11月8日,河南拾步研学组织开展,走进南阳四圣----三十里屯范蠡村研学活动。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 三十里屯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此地为越大夫范蠡故里,魏驸马何晏旧地,三国赵云祠亦在。今三十里屯小学所在即为范蠡祠故址。 在历史上,南襄古道通过三十里屯村,再加上滨临白河的优势,使之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村西为旧码头所在,船只可以直达汉口。 三十里屯,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 记载 《水经注·水篇》载:“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 文种当宛令期间,为官清正,断案如神,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文种又是个求贤若渴之人,他听说离宛城东南三十里地有一个叫三户里的村子(今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三十里屯”明朝开始沿用至今,史书中记载的“楚宛三户”,即范蠡故里。),村里住着一个叫范蠡的年轻人,他持才傲物,狂放不羁,被村里人称为“疯子”。文种想请他出山,一起为国效力。他就派一名邑吏去请范蠡。谁知范蠡不为所动,避而不见。邑吏很不高兴,回来对文种说:“村里人都说范蠡是个疯子,不必召见他了吧!”文种一听此话,反而对范蠡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对邑吏说:“吾闻贤俊之士,易招疯子之讥;内怀独见之人,外遭不智之毁。这不是你们能了解的,明日我亲自去拜谒吧。” 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文种亲自来到三户里,走到范蠡家门口时:“范蠡从犬窦蹲而吠之。”跟随的官员担心文种尴尬,马上让人拿衣服把范蠡盖起来。但文种却说,这没什么。狗都是冲人叫,此人冲我学狗叫是把我当成人。此地有圣人之气,此人不同凡响。于是文种“乃下车拜”。但范蠡仍装作没看见,并不还礼。第二天一早,范蠡却让兄嫂给自己准备一身像样的衣服,他坚信文种将再次来访。兄嫂以为他在犯痴病说胡话,谁知就在范蠡穿戴整齐,坐在家里恭候时,文种的马车再次来到范家门口。这一次,范蠡完全收起了“佯狂”之态,“进退揖让,君子之容”。两人“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看热闹的左邻右舍根本听不懂范蠡和文种在谈论什么,而文种却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微笑。这就是文种“三顾范蠡”的由来。 700多年后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也正是仿效文种三请范蠡的做法。 三十里屯踏访“古范蠡祠遗址”,也就是文种“三顾范蠡”的地方。从南阳城出发,向东南方向,沿途可看到一条宽阔的河,这条河就叫白水河,河道弯曲的地方叫白水湾。文种就是从这条白水河乘船途经白水湾,一直到范蠡居住的地方。汽车经过一个村子,叫“勾营村”,相传是当年范蠡的族人为了预防勾践的追杀,改姓为勾。 古范蠡祠遗址,看到有一比较陈旧的大门,这里曾经被改造成一所小学,现在小学已被迁走。大门里是有种庄稼的开阔的院子,范蠡祠坐落在院子的东北角,是两间非常破旧的平房,门口的墙上挂着白字黑底的“古范蠡祠遗址”的铁牌,西侧外墙比门框略矮的水泥墙上镂刻有“范蠡祠遗址”五个大字。 范蠡祠的院子一片破败,有一块刻有清宣统年间 “皇清诰封武力将军”等字样石碑,另有几块雕有飞龙、花卉等图案的断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还有一眼土灶上坐着一口铁锅。范蠡祠西面不远处,有一棵距今1300余年高达数十米的古柏称为范蠡树,只可惜此树已枯死。 三十里屯属于河南省南阳县,北距县城三十里,南至新野县城九十里,建有土寨,寨墙高约两丈,南北长三华里,东西仅一里余,设有南北东三个寨门,因西边紧靠白河故未设寨门,南寨门门楼下墙上嵌有中雷镇石匾一方,寨墙外有护寨河一道,宽约两丈余,深丈余,寨河中储水以利防守,全寨约四百户,人口约两千,百分之九十为闫姓。昔时铁、公路未建前为南北交通孔道,南通湖广、北达北京,古时越、泰等国家派使进贡,都由此路通行。常听老人说:其幼时曾见过从泰国进贡的大象,途经驿道北送。三十里屯西边紧临白酒,南方大宗货物都由帆船循白河北运,寨东有驿道,寨南南门外设有驿站传送官方文件,由驿官(丞)负责派人传送,关有狼烟洞以作报警用。街上商店都设在南北大街上,商业尚称繁荣。幼时常听老人说:三十里屯各商店的厨师曾凑钱演过戏,由此可见商店之多,仅雇有厨师之大型商店就有约百家。幼年时常至河边游玩,见码头上工人肩负货物,手持竹签(计数用),快速往来于车船之间,呼喝着搬运货物,出货时有专人发签,收货地点有专人收签,货物运送完毕以签计数结算。惜1930年后河道淤塞,载重船只无法通行,商业日见凋敝。寨建于何时已无据可考,寨墙于抗日战争时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