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阳下,男人坐在门坎上开心地听女儿背诵唐诗,女人忙碌着做中午饭,一家人过着怡然自得田园生活。 这户人家坐落在新野县沙堰镇吕营村的西头,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男人叫许文华,并不是附近的村民,而是河南油田采油一厂魏岗油矿的一名采油工。他人长得“精神”,整天拎着个样桶巡油井,大伙都喜欢叫他“采油郎”。 2003年9月,魏岗油矿东24井投产。由于这里距离油田生活区20余公里,地处偏远,让许多职工害怕到这艰苦地方守井。许文华知道情况后主动请缨,孤身一人看护东24井。 由于离村庄不远,许文华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村民,村中谁家有个难处,人品好、心眼实的许文华都乐于伸手帮一帮,时间长了,大伙也特别信赖他。2004年秋天,年仅24岁的李书斋,因和同在新野县棉纺厂上班的小姐妹回村探亲,偶然与许文华相识相爱,演绎出了“织女”喜嫁“采油郎”的爱情故事。婚后不久,李书斋毅然辞去工作,与相爱的人相伴井场。从此,孤独的“采油郎”不再孤独。 2005年7月1日,女儿许佳怡出生,给旷野中的家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从小看着抽油机长大的小佳怡,与城里和油田的孩子们相比,她印象最深的是抽油机和油乎乎、忙碌碌的爸爸和妈妈。虽然这里荒芜寂寞,更没有童年的玩伴,但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小佳怡依然快乐、幸福地成长。可是,相守的日子将成为一种奢侈和奢望。今年,女儿已经6岁了,近处的村庄没有托儿所,夫妻俩反复商量后决定让女儿回矿区上托儿所,这也注定了一家人分分合合日子的到来。 是呀,当井场边迎春花开了又败,败了又开时,变了的是岁月的留痕,不变的是永远旋转着的抽油机。这一切只因为,旷野外,有一户守井人家! 图一:2005年12月,记者拍摄这张图片时候,许佳怡不到半岁。一家人守护在井场,许佳怡给父母单调的守井生活带来喧闹。 图二:2008年9月,3岁的许佳怡戴着爸爸的安全帽,在井场上独自玩耍。 图三:2011年2月,许佳怡抱着玩具娃娃,在井场边上玩耍。不会说话的玩具娃娃,是许佳怡最好的小伙伴。 图四:2011年2月,妈妈给已经5岁的许佳怡进行学前教育。许佳怡的妈妈告诉记者,等孩子到上学年龄后,她就自己带孩子回到油矿生活区住,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 图五:许文华现在管理着3口井。3口井相距远,妻子外出买菜时,许文华就带着孩子去巡井。看爸爸干活,是许佳怡童年的乐趣。 图六:许佳怡和父母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列车房里。 图七:当地水含硝多,无法饮用。许佳怡和父母的生活用水靠油矿的车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