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无情对”
大家知道,对联的形式有许许多多,一般要求上联和下联内容要紧密相关,联律、词性、对仗都要工整。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含义却绝不相干,大相径庭,俗话说就是所问非所答,各讲各的。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选择讲解“无情对”,是让大家明白,“无情对”的存在,是必然的,既是必然,其发展也会永恒。浏览过许多网站,特别是中国楹联协会所属专业网站“中华国粹网”,其中开设的“无情对”专版,喜好者芸芸。“无情对”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但这种游戏是非常高级的,它玩的是文字、词组的多义性和多音性,会使人产生诙谐、幽默、回味无穷、奇谲难料的妙趣,看后令人捧腹大笑!“无情对”相对于“拆字”这样的文字技巧,它的趣味性更强,修辞面更广。但“无情对”毕竟不属于实用对联范畴,它的功能多用于开拓视野,熟练掌握词性,锻炼人的换位思考或反向思维的能力。玩好了“无情对”,您的思路会大开,再玩其它形式的对联时,您的想象力会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的兴起,为对联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浏览各大网站,感觉“无情对”这一特殊的对联形式,仍有许多人没有理解,这自然影响着“无情对”的联句水平。那么,什么是“无情对”呢?
大凡“无情对”必须具备有三个要点:
一、逐字相对;
二、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
举一个“无情”对的例子,在浅析中让朋友们了解“无情对”的真谛: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上联求下。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都不如意。其时郭沫若先生年纪尚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叫“黄梅天”,试着与酒相对,便对出:“五月黄梅天”的下联。此联一出立即走红,流传至今。
我们按“无情对”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点来理解此联:
1、 逐字相对。请看,“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
2、具备了极强的歧义效果。“五月”是时令,“三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酒的名称或商标,按常理那就是“隔”了;“黄梅天”对“白兰地”,用气象来对酒,而且还是外国酒,完全不是一码事,风马牛不相及,歧义效果强烈。此联读来,使人忍俊不禁!
3、采用了借对法。所谓借对法,用通俗点形象点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移花接木或偷梁换柱。此联其中的“星”如按几星几星这样的等级单位论,又属于量词。用月对之,则采用了“星”同时又是天文名词的异意;白兰地是外语译名,属于拟声词,用黄梅天对之,是分别采用了颜色、花卉、天文地理名词的异意来对仗,这些都属于借对法。
专业术语解释:
“歧义”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双关句。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借对”,就是在运用某个词存在有甲含义的同时,又借用其存在的乙含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为何要“借”呢?概因“无情对”之所以“无情”,是其能产生歧义,而歧义的构成,是源于我国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词)具有多义性,即使是两个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义不同而大相庭径。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与汉字的精深奥妙匹敌。“无情对”就是巧妙地运用汉字和词组多义性、多音的特点来表达、展现汉字和词组本身的各个含义。
我就斗胆地给“无情对”下个定义:
逐字相对,上下比之间联律、词性对仗工整,但语义、词义上必需产生歧义,上下比内容完全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机巧对联。
下面我们用“无情对”的三个要点浅析一例“无情对”,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无情”,体会其中的妙趣。
例句: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注:“无情对”出句一定要按此格式,否则对句者便不知道你要的是“无情对”。
一脉花香的出句“文竹”是“玻璃”字,但对句不一定非按玻璃去对,如若按“玻璃”对了,属于双巧句。另外,“竹”字,今平古仄。当然,今音也有读仄声的时候,如:爆竹、空竹,但那并不是通常意义的竹子了。以下对句不必强求按今音古音,只看对句者的理解。“文竹”归属于植物类,看看以下对句:
无情:无情 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有意 玫瑰【梅兰竹菊】
对句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情”对,把“无情”两字也做出句应对了。还没有真正理解“无情”对是什么,所以拿植物对植物,仅仅是一般意义的对句,不是“无情对”。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苦心【走过冬天】
玻璃对不错。“苦”对“文”词性有误!不符合字字相对的原则。没有歧义,不是严格意义的“无情对”。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黄梅【宇宙洪荒】
“黄梅”和“文竹”属同植物类,且“黄”字是形容词,与“文”相对不工;但,如若把“黄梅”理解为黄梅天气,到还说得过去,这就成了借对而产生歧义。算是“无情”吧,只是不能让人一目了然。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雨滴【快乐星期天】
对句:寒月【雅凡】
不再赘述,以上两个对句,都不完全具备“无情对”三个要点,缺斤短两的,肯定算不上“无情”。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武林【印象】
“武林”一词对“文竹”一词有歧义,但效果逊色于下一联,请看:
无情:文竹【一脉花香】
对句:武松【嘻嘻狐狸】
这个看来真是妙,完全无情!对句很精彩!大家不难看出,“武”对“文”, “松”对“竹”,字字相对,及其工整,人名和花入对,又完全不相干,歧义效果突出。借对人名,利用“武”和“松”的别解,巧妙入对。这样才见“无情对”的真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无情对”是要做到:近在咫尺,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就是要在词性对仗上字字工整,及其严格;远在天涯,就是要敞开思路,海阔天空地去想,去构思。但是,这还不够,“无情对”的真谛是什么?我把我的感悟告诉大家,就是两个字“味道”。这两个字需要心领神会!这两个字是任何教科书上所没有的,你今天能来听课,并靠你自己的灵感,感悟出“无情对”的味道,你就算没有白来,你就真正理解了“无情对”的真谛,将来会少走弯路。再告诉大家,“无情对”的味道要完全建立在三个要点的基础上,缺一不可。这样写“无情对”,味道会自然而然地出来!好的“无情对”既要无情又必需有味道,难就难在这里。这是今天讲课的精髓,红楼梦说:“谁解其中味?”大家务必用心感悟!
欣赏和鉴赏好的,高明的,有味道的“无情对”,需要用心去体会,去品味。读精品,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人带来机智、幽默、感悟、愉悦、遐思等无穷乐趣!再看些实例,看看谁最无情,谁最有味道,不要忘记用三个要点来衡量。
观音===插曲(大诗哥)
观音===食色(北风吹)
观音===听信(北风吹)
观音===看戏(人老珠黄)
观音===辨色(一介平民)
观音===唱票(山旮旯子)
这组观音大家看后有什么感觉,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下面选择的例句都是字字相对的典范,歧义效果强烈,并大量使用借对法。所谓借对,是“无情对”写作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导致产生歧义、导致结构不同、导致词性不同、导致节奏不同等,看例句:
无情:表面
对句:里根
里根,前美国总统。
无情:放肆
对句:收拾
注意肆和拾都是数字四和十的大写。
无情:开农场【风骨】
对句:关牧村【风骨】
关牧村著名女低音歌唱家。
无情:丁香花【郑联】
对句:辛苦费【聿舟】
丁和辛属于干支类相对,句工。
无情:快乐鸟
对句:徐悲鸿
徐字作动词有渐渐之意。
无情:妙对开心处 【骁骏】
对句:残联洗手间 【骁骏】
对句歧义表现出的幽默、诙谐。
无情:明月几時有
对句:元宵灯更多【雾里云】
此联初看费解,仔细研究才发现,“明”和“元”可以别解为朝代;“月”和“宵”可以是时间概念;“几”字作名词,如“茶几”,便可对“灯”; “更”字别解为时间,如“二更天”。这是典型的偷换逻辑,偷换概念。
无情:皓月一盘耳【无心出岫】
对句:红星二锅头。
出句是一个感叹句,意思为:皎洁的月亮,象一个圆盘一样,耳在此做助词。对句,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成:“红色的星星象两个锅子里面的头”的,只能用其原来的意思,就是一个品牌产品的名称。
无情:水发千支终入海,
对句:风流万种尽归天。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是可以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虽然无情,但也必需要表达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
无情:转过山头逢大道【叶落寒江】
对句:立功水手上新闻【田园微风】
“道”字的含义非常多,“道路”、 “道教”、 “道德”、 “道理”、还有“诉说”的含义。对句将“道”别解为“说”,作动词,以“闻”对之。
借对有借上和借下之说,此道字属于借上,也就是先把出句的词、字别解后用它本身的歧义去对下联。
无情:雾里观花都不见【千山衲僧】
对句:云南张果老重游【田园微风】
对句改变了句子结构,使节奏点发生变化,也是“无情”手法之一。上联:2/2/3结构;下联:2/3/2结构。但这还是一般的看法,因为“都”字是多音字,可以作名词“都市”,这里就可以别解为“花都”,花都指巴黎,也有人将云南昆明比作花都的。这样看,上联也就成了2/3/2结构。当然,这只是创作和欣赏“无情对”所必须具备的思路和素质,本句没有按花都的歧义来入对。对句中“张果老”是神话故事中的人名,放在这里,句子结构不得不变,这是“无情对”所允许的,因为要的就是“无情”。如果你一定要读成:张果/老重游,也没人反对,那还是因为“无情”。
以上例句味道如何?
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人认为是清末张之洞所创。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无情对”应该是随着对联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形式,先前没有“无情”的概念,最多是由张之洞归纳总结并提出来的。下面引用几个有关“无情对”的小故事,可见其发展。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对:“狗尾草先生。”
鸡冠花未放
狗尾草先生
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
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
色难
容易
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陆耳山,曾与纪晓岚共同编撰《四库全书》,某日出城访友,归途过四眼井休息饮马,得上句:“饮马四眼井”,可就是对不出下句。他日跟纪晓岚提起,纪晓岚说你陆耳山本身便是好对,陆耳山不解,纪晓岚便含笑对出下联:“驮人陆耳山。”两人大笑。
饮马四眼井
驮人陆耳山
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次,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
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
清光绪时,天津富翁某尝自拟上联,嘱人对之,句曰: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
树已千寻难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后,张之洞出对:“陶然亭。”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
陶然亭
张之洞
“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得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一时未得下句,适逢主人前来报帐,其食单账目恰成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以前,有位自称厉害的人,出了一句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一位学者则对:“法国荷兰比利时”。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一言既出,场下立即哄堂大笑,那位自称厉害的人顿时瞠目结舌,又有些莫名其妙。但转念一想,又明了,会心一笑。从此,两人成了朋友。原来这是对无情对。
另外辑二联,出处不详:
杨三已死无京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以“先生”对“已死”,至工。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最后再说明以下几点:
“无情对”允许不按上仄下平的联律规则,只按出句和对句论。因为是纯粹的文字游戏,我们只品读其中的味道。
可以说,“无情对”在创作时必须遵守三个要点,缺一不可。第一点是规则,必须遵守;第二点是目的,是要达到的效果;第三点是方法,就是大量采用借对法。所谓大量采用的言外之意就是还存在少量可以用的其它方法。无情对中的确常会因为偷换逻辑、借对等种种方法导致结构上的不同,但这点并不是绝对的。
以上内容都是基本原则,“无情对”亦有超越三个要点,缺一不可这个限制的,那也许是更高境界,更高层次的作品。
“无情对”目前还没有正式的理论文章定论,某些观点还有待研究。
我把“无情对”划分出难易等级:小学两字;初中三字;高中四字;大专五字;大本六字;研究生七字以上。不是正式教材,是我自己胡诌的,玩笑。“无情对”是字越多的越难,不要小看“无情对”,能对好了真的不容易!即便是我自己,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写出过一幅真正像样的“无情对”来,我的对句水平也只在高中以下。
作业:
熟记“无情对”三个要点。
无情:月亮===
无情:爆米花===
无情:水天一色===
今天的内容全部结束,仅为个人体会,谬误处请批评,谢谢大家!
人才招聘|手机版|小黑屋|南阳网 ( 豫ICP备05017472号 )
GMT+8, 2024-11-22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