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张超 赵小军 中国江苏网11月28日讯 (见习记者 吴琪)他叫张超,曾陪儿子骑行900多公里去清华大学报到;他叫赵小军,去年曾独自穿越四川贡嘎山区。今年11月2日,两名志同道合的人一拍即合,决定攀登四川贡嘎5588米的卫峰———那玛峰。他们11月13日晚起身,20日沿着那玛峰右侧的山脊和雪坡顺利登上了那玛峰,是继2001年德国比利夫妇、2006年八千里户外“边城浪子”、2010年凯图event联合登山队后的第四个攀登记录。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张超和赵小军。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之前赵小军在8264网站上看到一个攀登卫峰———那玛峰的帖子,触动了他想去攀登雪山的念头。在一次徒步活动中,他无意中与我聊到这个事,没想到一拍即合。我们11月10号开始买冰镐、冰爪、羽绒裤等各种装备,13号晚上便动身了。”眼前的张超目光闪烁,说到当时的情景仍抑制不住兴奋。 “可以说,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虽然登过华山、大别山、太行山、云台山等,但从未尝试攀登雪山,现在想来,真庆幸当初的‘冲动’。”张超补充道。 11月13日晚,张超和赵小军坐上了17:53宿迁至徐州的末班车,11月14日1:55坐上K205次列车,30多个小时后,15日8:30落脚成都,一路快马加鞭。“我们背着30多公斤的背包到火车站对面的公交站,坐11路去武侯区石羊客运站,11:30左右坐上开往石棉的班车,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张超说,到了石棉后,辗转几辆面包车,前往界碑石附近的巴扎客栈。“途中司机告诉我们快没信号了,让我们赶紧通知家人朋友。说来也挺神奇的,刚发完短信微信,就真没信号了。” 两人到了巴扎客栈,见到一对男女驴友刚从那玛峰归来,原来他们也是去登山的,只是因为走错了路没有登上去。在客栈住下后,吃完饭与客栈的老人聊天,山里的早晨很静。离开了城市的喧嚣,两人觉得十分惬意。 为拍日照金山美景苦等多时 “在客栈老板的带领下,我们中午徒步赶往巴王海。”张超告诉记者,过了巴王海,他们才坐上摩托车前往子梅村。12公里的山路全是鹅卵石铺成,很多地方还被水淹没,坐在摩托车上比走路还累。后来,从子梅村到贡嘎寺是6公里的山路,海拔高500米左右,一个半小时便到了。“我们在那里等着看日照金山。去时由于气温高,穿的衣服少,加上登山时身上流汗,停下来山风一吹,浑身打颤。为了拍到日照金山,我们就在贡嘎寺左边的树林里来回走动取暖。终于在太阳落山前的十多分钟,拍到了日照金山的壮美景观!”张超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电脑上的照片。 为了拍日照金山,他们还有个小插曲。原来,拍完照片,回去途中,才发现因为来时匆忙,竟忘记了带衣服、电筒和GPS,走着走着天黑了便看不见路了。“还好我们身上有一个带微型电筒的打火机,靠着这微弱的灯光,我们摸索着回到了子梅村。”张超说。 午饭后,他们便坐车去海拔4500多米的子梅垭口看雪山。因为垭口海拔高,风大,有了经验的两人这次特地穿了羽绒服、羽绒裤。“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上,随着高度不断上升,一座座雪山跃然眼前,非常壮观。因为没有出现高原反应,我还特意爬到附近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第一次登雪山的张超发现自己没有高原反应后非常开心。 冲顶前夜遭遇下雪和高原反应 19日,张超和赵小军两人背着装有帐篷、睡袋、地垫、炊具等约30公斤的装备开始登山。贡嘎登山大本营BC营地海拔是4300多米,首先是爬600米,在海拔4900米的地方,建一个冲锋前的临时C1营地。 “当时出了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指路的人没指仔细,导致我们是沿着盘羊爬上去的路攀登,非常艰难,上去之后发现错了,根本没有路了,稍不小心便可能摔死。”张超说,那3个小时爬得非常艰难,浪费了很多体力,如果换成体力稍差的人便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只好原路返回,重新找了一条路上去。上去后我吃了点东西,赵小军因为高原反应比较厉害,只能烧点雪喝。” 后来,因为赵小军高原反应厉害,爬到海拔4800米的时候已经走不动了,此时,距离C1营地还有100米,“考虑到身体原因,我们就在4800米的地方安营扎寨了。那天夜里下雪了,担心雪下大,无法冲顶,夜里起来好几次,把帐篷上的雪往下拍。” “那时第一次有了退缩的念头,因为实在太难受了。”赵小军说,当时准备第二天起来收拾收拾就回去,但此时张超并不想就此放弃,“他说,要不等天亮了,雪停了,也没什么风,我们就上去吧。” 第二天早上4点,怀着担心和期待的复杂心情,两人拉开帐篷,发现雪真的停了。“我们就在帐篷里烧点雪水喝,我吃了早饭,赵小军因为反应大什么都吃不下。我很佩服他,那几天他基本没吃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登顶。”张超回忆起当天的情形说道。简单收拾后,两人5点便再次出发。因为是冲顶,所以将重物都留在帐篷内,轻装上阵。 “作为一名热衷户外运动的驴友,碰到高原反应是很正常的,可以克服,因为成功的喜悦足以让你忘记身体的不适。”赵小军说。 登顶时步步惊险 然而,接下来,他们发现,冲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本来雪就很厚,加上夜里新下的雪,浅的地方有一二十公分,深的地方则达五六十公分,一脚下去就陷到大腿,想拔出来都非常吃力。”张超说。 登顶的时候他们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从右侧雪脊上去,步步惊险。因为雪很软,没结成冰,加上雪下面有很多碎石头,一旦踩滑摔下去,必死无疑;还有就是极可能发生雪崩,因为在晴朗的日子里雪融化得快,那天恰好阳光灿烂。“我们一边胆颤心惊地攀援,一边祈祷上帝眷顾。尽管小心翼翼,还是有几次脚下一滑,还有几次头顶上的雪大块往下落,我们以为雪崩真的来了,我们完了。”回顾当时,张超仍心有余悸。终于,从海拔4800米,到海拔5588米,他们用5个半小时攀登了5公里冰雪覆盖的山坡,在10:30成功登顶!“那时,才知道什么叫山登绝顶我为峰,看天空离自己很近,白茫茫的雪山就在自己脚下,感觉奇妙极了!”话语间,他们充满自豪。 “后来,因为担心出现雪崩,11:10分便开始下撤,并于22日晚安全抵达宿迁,历时9天10夜。”张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