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如果说建筑和道路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那么人的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 今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的重要举措。 这更是时代进步的迫切需要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宁人,正在全力塑造这座城市的灵魂。 政府启动市民素质工程 今年8月1日,西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了《西宁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指导意见》,把握市民这个主体,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丰富“四德”教育这个主题,坚持党委政府推进这个主导,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从自己做起,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树新风正气,行文明礼貌,促社会和谐。 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将按照“全面启动、分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知”。深化市民素质教育,实现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效提升; 强调一个“引”,开展市民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加强一个“养”,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使西宁城市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健康向上、尚德礼仪、秩序文明的社会氛围。 西宁市委、市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市民素质。这是西宁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的重要举措;是西宁市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培育和弘扬“青海意识”“西宁精神”的重要任务。 六大工程支撑素质提升 ——市民素质培训工程:主要实施市民素质培训工程与社会舆论引导工程。新开办的市民大讲坛,将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知识、科学文化常识、法律常识、健康知识以及省情、市情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在电视媒体播放。 ——社会舆论引导工程: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通过交流评论、典型弘扬、舆论曝光等多种形式,传播文明知识、颂扬文明行为、评议不文明现象。 ——公共文明践行工程:针对市民群众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文明礼仪我先行”“文明秩序我维护”“文明生活我示范”三大行动。 ——文明群体创建工程:西宁市将出台创建文明社区(乡村),制定创建文明社区(乡村)活动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社区(乡村)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活互助、社区联谊活动,引导市民融入社区、守望社区,共同建设人际和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群众文化服务工程: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的功能,切实提升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推动市民在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享受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文明素质。 ——全社会志愿服务工程:广泛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围绕社会发展、市民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着自愿无偿原则,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活动项目为载体,围绕社会公益、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救助活动等领域,成立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细节决定基本素质 从去年,西宁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创卫热潮起,每逢周末,夏都西宁处处都会出现义务劳动者的身影。他们或帮助城管执法人员清理“牛皮癣”,或擦洗公用设施,或清除城市卫生死角的垃圾……把创卫同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向文明市民靠拢,成了许多普通市民的自觉行动。 近日,记者路过滨河路,看到两位四十多岁的聋哑人正提着小水桶,用手中的抹布擦拭着桥边的护栏。他们一边用手语互相交流,一边干活。 无独有偶,一群晨练的老人们,因为看到滨河路旁的花草树木因为天气炎热而干枯,他们便带着水桶、喷壶,来为花草树木浇水。他们说,美丽的城市环境是要靠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爱护的,如果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只懂得享受,不愿意付出,那么美丽的城市也不会回报给我们更多! 生活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市民,其实都有从身边这样小事做起的开头。《意见》就划行归类提出了各行业创建文明的细节。比如:党政机关建设公务文明;企事业单位建设职业文明;乡镇街道建设社区(乡村)文明;各类学校建设校园文明;个体工商户建设经营文明;外来置业、务工人员建设生活文明。 创建文明城市对于西宁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如何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如何让我们迈向文明城市的步子更快一点儿,西宁人正在用实际行动做出新的诠释!(作者:晓姝) 爱西宁,让我们共同提高素质 市民素质既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魅力的基石。 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城市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要得到不断提升,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 审视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发现:一方面城市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全体市民同心同德、不懈努力。而良好的市民素质则是推进城市建设的强大内动力和重要精神支撑;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可以为市民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成才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对孕育良好的市民素质,也能起到极为重要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作用。 只有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维护和促进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城市建设才能逐步走向深入。但从总体情况看,我们的市民素质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还不适应,与国内优秀城市相比较还有差距。为此,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为西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势在必行。 言谈举止体现修养,日常行为彰显文明。让我们用热情去传播素质提升的理念,让我们用行动去肩负素质提升的重任。 因为,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是是西宁市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培育和弘扬“青海意识”的重要任务。将“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放大,把握市民这个主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成为主旨,每一位市民当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遵守爱国、敬业、诚信、感恩、友善等道德规范,在社会交往中讲文明、守公德、重美德。讲文明,先从我起步;树形象,从现在做起。我们也深知:提高市民素质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长期的努力。 让我们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