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069|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安-麦可尔斯:表象和真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4-19 18: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安-麦可尔斯:表象和真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发布时间:2010-07-12 来源: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者:徐婷婷 责任编辑:jack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无忌将陆续推出当代美国摄影艺术家系列访谈,访谈内容来自《出龛入龛——当代美国摄影艺术家访谈录》(徐婷婷 著)一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和该书作者独家授权色影无忌发布,本文原载《中国摄影》杂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期推出杜安·麦可尔斯访谈。


杜安·麦可尔斯      拍摄/徐婷婷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5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安逸001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13 | 只看该作者

感性“摄影序列”中的哲理


        杜安·麦可尔斯(Duane Michals)是所有被访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名,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摄影史的书里就已经和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斯泰肯(Edward Steichen)、阿伦·希斯金德(Aaron Siskind)这些名字放在一起。现在他仍然健康并且富有活力,他的最新彩色作品在 Pace/MacGill 画廊2009年初刚做过展览。选择他作为首位被访者,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他作品中的沉思和隐蔽的个人世界回溯到20世纪中期的米诺·怀特(Minor White),再从怀特回溯到20世纪初的斯蒂格里茨,让“当代”的访谈系列有一个“现代”的开始。另一方面,以这样一个没有争议但也不再时髦的人物开头,是为了说明最重要的是创作者个体自身的坚持,是“龛”,不管是在潮流之中还是在潮流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他的单幅黑白摄影、多幅黑白摄影序列一直到他2008年展出的最新的彩色摄影作品一直围绕“爱”与“死亡”这两个主题做文章。即使神秘主义的黑白摄影形式和心理效果会过时,杜安作为个体却可以打败他所属的潮流,因为他的寻求本身变成了一种信仰和宗教精神,而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14 | 只看该作者

杜安·麦可尔斯作品         图片来源:touchpupp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14 | 只看该作者

杜安·麦可尔斯作品         图片来源:touchpupp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19 | 只看该作者
   杜安1932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马基斯普市的一个蓝领家庭,父亲在当地一家钢铁工厂上班。马基斯普是美国的一座老工业城市,曾经被称为美国全国钢铁管道工程之乡。杜安最初在纽约学习平面设计,后来在出版行业尝试过不同的工作。他对摄影感兴趣始于1958年在前苏联的一次旅行,他在旅行中用35mm照相机拍了一些人像,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有用照相机来表达的天赋和热情。他在摄影领域几乎是自学成才,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以黑白组照《事情是奇异的》①(Things Are Queer,1973)成名,并且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个展。杜安对摄影艺术最大的创新便是该作品图文结合的形式:他在很多照片下面都附有自己手写的一句话、一首诗或一段小文章,当时还没有人这么做。后来这种一组有时间顺序的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被更多的人所沿用,被称为“(摄影)序列”(sequen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19 | 只看该作者

  在20世纪60年代,“纪实”是主流声音,大得足以淹没别的可能性。当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策划的新纪实摄影展览结束后,克莱因(William Klein)、弗兰克(Robert Frank)和温格兰德(Gary Winogrand)的作品是如此炙手可热,以至于绝大多数摄影师当时在热衷于拍摄外部世界的偶然瞬间,都在试图用照相机重新发现一个人们眼中不熟悉或者提纯过的外部世界。在如此热情高涨的“发现世界”的潮流中,杜安的方向和他们正相反,他用照相机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看,并且不是在看,而是在提问题,比如:什么是美丽,什么是普遍,什么是魔法,什么是信赖 ,什么是语言,什么是幸运,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欢愉,我是谁,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梦,什么是记忆,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幽默,什么是悲伤,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爱,什么是音乐,什么是上帝,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空无一物,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0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HP HP ScanJet 2400    iso:    快门:    光圈:

杜安·麦可尔斯作品         图片来源:touchpupp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1 | 只看该作者
   同时期的波普艺术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杜安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同一个镇,两人几乎同龄。杜安曾经让沃霍尔做他的模特,以自己惯用的长时间曝光和多次曝光的方式拍摄沃霍尔的头像,就像他以同样的方式给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拍摄肖像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2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是,杜安认为自己的身份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摄影师或者用照相机创作的艺术家。他非常喜欢用希腊语写作的诗人康斯坦丁·卡瓦菲(Constantine Cavafy)的诗歌:他们都是公开的同性恋者,他们的创作分享着很多共同的主题,并且写作风格都非常直接、坦诚、敏感,同时两个人又都是怀疑论者。作为诗人,卡瓦菲否定或者嘲弄基督教、爱国主义和异**的传统道德标准;作为摄影师,杜安怀疑他所看到的所有表象,他认为摄影只能记录表象,并且“表象和真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1978年他出版了一本把自己的摄影和卡瓦菲的诗歌并置的作品集,在这本书中,他引用了卡瓦菲的10首诗,其中一首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3 | 只看该作者
  With no consideration, no pity, no shame,
        They've built walls around me, thick and high.
        And now I sit here feeling hopeless.
        I can't think of anything else: this fate gnaws my mind-
        because I had so much to do outside.
        When they were building the walls, how could I not have noticed!
        But I never hear the builders, not a sound.
        Imperceptibly they've closed me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没有体贴,没有怜悯,没有羞赧,
        他们在我周围筑了一道围墙,厚重巍然。
    现在我坐在这里,感到绝望。
        我不能想其他的事情:这种命运让我饱受折磨——
        因为在外面,我曾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当他们筑起这道围墙,我竟会无所察觉!
        我从未听到筑墙的声音,哪怕丝毫。
        难以接受和相信,他们就这样把我与世隔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3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首诗后面,杜安所附的自己的摄影作品和文字是:“儿子在下午回到家里,但是一切已经变得太晚,他的父亲已经在清晨死去。”在这种含混的不对仗关系中,杜安试图找寻和卡瓦菲的心灵契合,他自己曾说他在摄影领域所做的是把卡瓦菲的诗歌视觉化了。1996年,他出版了另外一本和诗歌关系极其密切的作品集——《向惠特曼致敬》(Salute, Walt Whitman),讲述了惠特曼的诗歌对他的影响和他微妙的心灵体验。及至他在2001年出版《没有问题的答案》(Questions without Answers)时,文字的分量在逐年增加,从最初照片下面的一句手写体演变成一整页诗歌或者几页文章。到现在,他文字的出色甚至会让人觉得照片已经沦为他思想的拖累,成为稍嫌简易的视觉化了的思维的衍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4 | 只看该作者

“表象和真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麦可尔斯于2007年8月30日在曼哈顿的工作室内接受了专访:
        徐婷婷(下略为徐):在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作品集中,文字似乎比图片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您是否认为在最近几年的创作中,摄影仍然不可缺少?
        麦:可尔斯(下略为麦):对我来说,创作的关键词不是“摄影”、不是“写作”、不是“绘画”,而是“表达”。我的全部作品在本质上都是在进行“表达”,所以我称自己为“表现主义者”。而且我的作品都是先有了一个想法以后再去拍摄,我不会拿着照相机对着某个东西左看右看然后再拍照。对我来说,一个作品最终用什么方法和媒介做最合适是由最初的构思来决定的,因此我在照片上写字、画画,我做图片系列,所有这些方法我都用,只要能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4 | 只看该作者
  徐:您刚刚提到“表达”,您自己对这个词有没有比较个人化的定义?
        麦:让我想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关于语言的问题。我非常喜欢琢磨语言,我个人也对词汇很挑剔——对我来说,“表达”是把冲动、需要和激情用视觉媒界定义出来,或者说,“表达”就是把一个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感觉或者激情展现出来,让它变得可见、可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5 | 只看该作者
   徐:第一个定义似乎更有趣,我注意到您用了一个词:“冲动”。
        麦:嗯,第一次的定义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8:25 | 只看该作者
  徐:您认为在当代摄影中您所说的“表达”仍然是一个核心概念么?
        麦:我觉得所有的艺术都来自“表达”,只不过有的人表达得很出色,有的人表达得不怎么样,有的表达很陈腐,有的表达很烦人。优秀表达者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莎士比亚,再举一个拙劣的不能表达自己的人为反例:比如布什——他压根就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且,我觉得“表达”是不可教的。你可以教会别人去用电脑、任何的数码技巧、所有技术方面的东西,但是你无法教会他们如何去表达。而且,最关键的,在“表达”之外,首先是你要有东西去表达。如果你没有想法和主意,那也是白搭。你能想象普鲁斯特、海明威、贝克特和乔伊斯坐在桌子前面居然在谈论他们的打字机么?让没有想法的人去表达就好像让这些伟大的作家去讨论一台打字机一样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