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黄敏晓 春节将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而不法分子也将眼光瞄准了网络购票,一些虚假的购票网站打着出售火车票、便宜机票等名号实施网络诈骗。据最新数据显示,从2015年6月至今,猎网平台共接到全国虚假票务举报189例,涉案金额168841元,人均损失893元。其中,有132人在购买火车票时被骗,人均损失551元;57人在购买机票时被骗,人均损失1685元。购票网站“李鬼”横行成为了人们春节购票头疼的一大问题。 虚假购票网站陷阱多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透露,自11月26日发售2016年春运第一天车票起截至12月9日,铁路部门共发售车票1.3亿张,同比增长9%,其中网上订票率达60%,平均购票时间为1.8秒。网上购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网上存在着一些高仿的虚假购票网站,打着出售火车票的名号、便宜机票等名目实施网络诈骗。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1日至11月30日,360共拦截虚假票务类网站1412万次,截获新增虚假票务网站1955个,其中假冒12306官网249个。此外,2016年春运火车票开售至今,近千款恶意篡改或伪装12306、抢票软件的手机木马被截获。 近年来,每当临近春节,不少骗子都利用人们回家心切的心理,通过网络购票实施诈骗,从而浑水摸鱼捞一笔。据《温州商报》报道,成都人小金上网搜索购买春运火车票时,不小心点进一家山寨购票网站并给对方汇去了816元购票款,购买两张温州到成都的车票。网站“客服”告知小金办理出票手续需要两小时,但两小时之后,小金再次联系“客服”时却无法联系上。随后小金翻看了上网记录后,发现进的是山寨网站。 无独有偶,据《羊城晚报》报道,市民林女士预订了1月初的飞机票出行,并在网上提交了订单。12月4日,她收到了一条短信,称因航班问题需要改签,并留下400开头的客服电话。林女士不想麻烦,于是按照客服人员的提议,交20元改签费了事。其间,林女士并无多想,竟向对方提供了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结果卡上的18000多元全部被转走。类似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消费者可谓防不胜防。 虚假订票网何以屡屡骗人上当? 虚假订票网站危害不小,不法分子借“订票网站”的外衣,实施诈骗,或骗取用户信息的例子不在少数,给急于回家或出门办事的消费者添堵。虚假订票网站为何能屡屡骗人上当? 首先,目前很多的虚假购票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推广,包括设置特价、打折机票等关键词,在消费者搜索机票、车票等信息时会出现在第一页显著位置。由于搜索靠前,有些消费者在搜索车票、机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中了招。 其次,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开一家机票代理公司的门槛非常低,成本只需几万元左右,这使得我国机票代理商有数千家之多,“黑代理”更是多如牛毛,机票代理市场非常混乱。尤其在互联网上,特价机票网站甚至无需资质认证,便可宣称有特价机票销售,这让低价机票的陷阱更难被人识破。 再次,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会选择手机订票,而这时各种抢票的APP纷纷出场,各类的订票网站APP花样繁多,但由于一些应用商店的审核门槛低等原因导致一些虚假订票网站出现在商城内。据猎网平台介绍,骗子利用抢票高峰期人们急于买票的心理,制作虚假12306或抢票手机应用,并在应用中植入恶意木马。用户在使用抢票软件时,木马已悄悄潜入手机,私自向木马作者指定的号码发送短信,窃取用户短信记录和手机联系人信息,造成中招用户隐私泄露。更为恶劣的是,恶意应用还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发送恶意扣费短信,拦截并回复二次确认短信,让中招的手机用户的话费在不知不觉中被大量消耗。 最后,骗子们摸准很多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打出各类的优惠广告词,以此为诱饵,抛出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超低价机票,通常要比携程、去哪儿等正规代理要低上许多。 多方配合让游子买上放心“回家票” 外出的人在春节总是归心似箭,虚假订票网站“趁火打劫”,此劣行亟待整治。让消费者买上放心的“回家票”成为当务之急,而这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第一,搜索引擎服务商要加大对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审核和管理,明确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和保障网民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同时APP商城的服务商需加大对APP的审查力度,不要让APP商城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乐土。 第二,公安机关等部门要加大对于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网络上虚假订票网站的排查力度,加大对一些虚假购票网站的骗局的辨识和如何正确购票等的宣传。还有一些正规的订票网站也需加强对于票务订购合作方的审查力度。 第三,猎网平台安全专家指出,消费者购票应去正规的专业购票网站,或输入网站域名查找,应尽量避免使用通用搜索引擎搜索打开陌生的购票网站,也不要轻信有大量余票、票价较低的购票网站。购票时,消费者还应注意检查其是否售票相关的资质认证及安全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