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169|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浓: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2-23 22: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浓:艺术动机和结果往往不搭界

发布时间:2011-03-07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王江 责任编辑:王江

  “媒体人”系列影展和访谈第四期推出《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郑浓。


  同本系列影展前几期的的媒体摄影人不同,郑浓应该属于是摄影媒体人。他在中国资历最老的摄影杂志之一《中国摄影》担任编辑工作,其实在编辑的身份之外郑浓还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曾经入选由李媚和阮义忠主编的《中国摄影家系列丛书》。做编辑比较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型的摄影风格,对于善于学习的人可以把这些作为自我创作的营养。郑浓在摄影编辑的工作中获得了对摄影的多视角认识,他的摄影风格也在尝试与改变中逐渐成熟起来。本次影展将推出他的《无知无觉》以及《泰姬·玛哈的宇宙》两组作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金钱 +3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5-12-23 22:22 编辑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3    iso: 1800    快门: 1/60s    光圈: f2.8

摄影师郑浓


生活永远高于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原来是学书籍装帧的,为何改行做摄影了?

  郑浓:书籍装帧其实还是属于设计范畴,当时我考学的时候是应届生,完全不懂,还以为能搞艺术,后来学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设计最终要受制于客户的想法。

  摄影最早是个兴趣所在,出去写生的时候拍了很多黑白照片,回来在学校的暗房里鼓捣,觉得比较神奇,洗了照片,后来就不知怎么搞上了这行,好在学院里的艺术训练对摄影有很大的根本性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为何没有决定靠摄影吃饭,而是做了摄影编辑?

  郑浓:纯粹靠摄影吃饭很难啊,我还是需要一份工作的来谋生的,在艺术和生活之间,我没那么纯粹,生活永远高于艺术啊,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做编辑的过程客观上也旁观了中国摄影生态的一个变化,你有什么感触?

  郑浓:总的来说,中国摄影生态很丰富,各色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摄影这个媒介在有些时候还是显得不是那么自由



  色影无忌:上一次“转身与分形”陕西摄影展你也客串了一把策展人,艺术家、编辑、策展人几种身份之间你是如何转换的?或者哪一个是未来的志向?

  郑浓:那个真的不值一提,快把它忘了吧,那次策展是我本职工作的一个延续,另外陕西的年青一代摄影师拍的都很不错,我也很愿意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他们,当然如果能帮的上忙的话。我个人也很感谢那个策展的经历,那个研讨会逼着我做主持人,我其实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是有障碍的,会思维断裂,出现可怕的冷场,完全不知道下面该说什么,研讨会的前一个晚上我甚至都想不辞而别了,还好最后谢天谢地,总算撑下来了,这件事对我帮助很大,可能以后遇到类似的场合会好一些。但愿不会再有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没有往策展方面发展的任何打算,实在是力所不逮。编辑嘛,那是我的工作我很珍惜,也会尽我所能多做一些对摄影事业真正有益的事情。至于做艺术家,倒是我的梦想,但是职业艺术家其实是很不轻松的,不仅要面临生存压力,还要搞好各方面关系,这我更不行,因此一直是业余的艺术创作。有时候可以偷点懒,所以也觉得很对不起代理画廊的老板,上一次个展还是2007年,好几年都没展新的东西了,今年争取把我的一组东西搞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做杂志编辑对你自己的创作带来的帮助都在哪些方面?

  郑浓:必须承认,我现在对摄影的热情在减退,摄影观包括艺术观其实是跟随每个人的世界观的,摄影这个媒介在有些时候还是显得不是那么自由,在单位里我倒是更愿意和我们的器材技术版的编辑们切磋,他们介绍的新技术对我启发很大。回顾摄影史,大多是技术的发展带动着摄影理念的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能否介绍一下给你感触最深的摄影画册?或者是其他什么一本书?

  郑浓:最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算是的德国艺术家Hans-Christian Schink的摄影集《1h》了,是我近几年来最喜欢的一组作品,无论从想法还是完成度,都很震撼。我在《中国摄影》杂志2011年第1期的专题《光之痕》里面做了大篇幅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有很详细的创作访谈。至于文字书,我就选此时此刻我桌子上放的这本《博尔赫斯八十忆旧》好了,一位智慧老人的晚年访谈录。人生短暂,信息太多,读书需谨慎,我平时看逝去的人的著作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5 | 只看该作者

《无知无觉》系列


思想有了残缺了这个就没法还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作品《无知无觉》是在什么背景下拍的?如何构思的?有什么样的内涵?

  郑浓:这算是我的作品中的一个小品吧,拍摄背景就是我近些年到处流窜,寻找美的艺术原作去欣赏,所得到的一个副产品,事先没有构思。拍摄地点包括山西青莲寺、西安碑林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Cloister博物馆、卢浮宫等处,还有几处我都忘记了,总之都是艺术瑰宝聚集地。去年在印度流窜拍摄的还没整理出来,后续会有一些加进去,计划出一个小册子,目前还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拍摄对象有菩萨也有圣母,你并不是打算针对某种宗教说事是吗?

  郑浓:对,我并不打算在作品里对宗教发表什么看法,而是对这些拍摄对象里面所隐含的美有很大感触,以及这些美历经残缺后表现出来的那种“丑陋”。美到底是什么?美和丑是什么关系?我们在生活中到底可以看到多少完全没有被损毁的美,或者说绝对的美所能呈现给我们的,是不是大多都伴随着不完美?这些大概就是我被这些拍摄对象吸引着,并且按下快门的主要原因吧。任何一个从事艺术的人都不会停止对美的思考吧?但我也实在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也就是试着在最后的照片编辑中提出些问题罢了,比较拙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些塑像都是被人塑造出来进行宗教崇拜的精神对象,通过它们的残缺你是要还原它们物质的本来面目吗?

  郑浓:哈,我哪有这等能力啊,残缺是世界的一种常态,我们活着就只能接受这种现状,不光是雕塑等艺术品,我们的城市乡村……一切的现实世界,都有残缺。成住坏灭,一个完整循环,周而复始,甚至包括我们的意识。通常情况下,童年都是快乐的,长大了就不那么快乐了,思想有了残缺了这个没法还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2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为何专门记录了面部、手、足部这些部位的残缺?

  郑浓:这是个常识问题,如果时光倒流,我倒希望这些雕像都是完整如新的。面部、手、足部这些部位,在战争、灾害、蓄意的破坏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的背景下,其实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啊,肉体的真人也是如此,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残疾人,很多也是这些器官的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